书香山九老图

· 王恭
唐家名臣白居易,暮年脱略青云器。 抗节羞趋当路门,拂衣起谢人间事。 以兹疏散爱香山,洛下群公亦遂閒。 玉堂金马俱残梦,流水孤云同去还。 石楼烟树朦胧见,八节回滩泻秋练。 云衣落落古松姿,鹤发皤皤冻梨面。 人生宦达应如此,岂必浮名絓青史。 楚国三生少见机,竹林七子徒为尔。 名遂身閒古所稀,洛阳山水又清晖。 青山何处无佳赏,白首湮沈空布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脱略:放任不羁。
  • 青云器:比喻高官显爵。
  • 抗节:坚持高尚的节操。
  • 当路门:指权贵之门。
  • 拂衣:表示决绝地离开。
  • 香山:地名,此处指白居易晚年隐居之地。
  • 洛下:指洛阳。
  • 玉堂金马:指高官显贵的居所。
  • 八节回滩:形容水流曲折。
  • 秋练:秋天的白练,比喻清澈的河水。
  • 云衣:形容衣着飘逸。
  • 皤皤:形容头发花白。
  • 冻梨面:形容面容苍老。
  • 宦达:官运亨通。
  • 絓青史:留名青史。
  • 楚国三生:指楚国的三位贤人。
  • 竹林七子:指魏晋时期的七位文人。
  • 湮沈:埋没。

翻译

唐代名臣白居易,晚年放任不羁,不再追求高官显爵。他坚持高尚的节操,不愿趋炎附势,决绝地离开权贵之门,决心告别人间纷扰。因此,他喜爱香山的清幽,洛阳的群公也随他一同闲适。高官显贵的居所都成了残梦,只有流水和孤云与他同去同还。石楼间的烟雾和树木朦胧可见,八节回滩的秋水如白练般清澈。他的衣着飘逸如古松,头发花白如冻梨,面容苍老。人生若能官运亨通而又闲适,何必非要留名青史。楚国的三位贤人和竹林的七位文人,也只是徒劳。名遂身闲自古难得,洛阳的山水依旧清丽。青山何处不是佳景,只是白首之人被埋没,空留布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通过对比官场的浮华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流水孤云同去还”、“云衣落落古松姿”,展现了白居易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形象。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认为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官运亨通,更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