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山行

· 项斯
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 能知此意是,甘取众人非。 遍陇耕无圃,缘溪钓有矶。 此怀难自遣,期在振儒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献赋:指向朝廷献上自己的诗文,以求得官职。
  •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 不耻归:不以回家为耻。
  • 此意:这里指归隐山林的意愿。
  • 甘取众人非:甘愿接受众人的非议。
  • 遍陇:遍地,这里指田野。
  • 耕无圃:没有固定的田地耕种。
  • 缘溪:沿着溪流。
  • 钓有矶: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这里指钓鱼的地方。
  • 此怀:这种情怀,指归隐的愿望。
  • 难自遣:难以自我排遣。
  • 期在振儒衣:期望能够振兴儒学,恢复儒者的尊严。

翻译

我献上的诗文才能平庸,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并不以回家为耻。 我明白这种归隐山林的意愿,甘愿接受众人的非议。 我在田野间耕作,却没有固定的田地;我沿着溪流钓鱼,找到了钓鱼的好地方。 这种归隐的愿望难以自我排遣,我期望能够振兴儒学,恢复儒者的尊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项斯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儒学复兴的期望。诗中,“献赋才何拙”一句自谦之词,透露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失望。而“经时不耻归”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归家的坦然态度,不以世俗的眼光为转移。后两句“能知此意是,甘取众人非”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坚定选择,即使遭受非议也在所不惜。诗的最后两句“此怀难自遣,期在振儒衣”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渴望归隐,另一方面又怀有振兴儒学的宏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项斯

项斯

唐台州临海人,字子迁。工诗。其诗清妙奇绝,为张籍所知赏。敬宗宝历至文宗开成之际,声价藉甚。斯性疏旷,初筑庐于杭州径山朝阳峰前,交结净者,如此三十余年。武宗会昌三年,以诗卷谒杨敬之,敬之赠诗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诗闻于长安,次年,斯擢进士第,命为润州丹徒县尉,卒于任所。有集。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