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源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裹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戴颙(Dài Yóng):东晋时期的高僧,与诗人温庭筠有交往。
  • 半偈(bàn jì):指佛教中的经文或诗句,这里指戴颙讲经的内容。
  • 残棋(cán qí):指未下完的棋局。
  • 玉峰(yù fēng):形容山峰如玉,这里指山峰。
  • 蓝水(lán shuǐ):指清澈的水,这里可能指山中的溪流。
  • 白莲社(bái lián shè):东晋时期的一个佛教团体,以研究佛教经典为主。
  • 姓雷(xìng léi):指诗人自己,雷是温庭筠的字。

翻译

石路无尘,竹径已开,昔日我曾陪伴戴颙高僧来此。 窗间听闻钟声后,半偈经文在耳边回响,松树下未完的棋局送客归去。 帘外夜雪覆盖着如玉的山峰,台阶因蓝水长满了秋天的苔藓。 若白莲社中有人问起,就说游人名叫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温庭筠与高僧戴颙的交往及对往昔的怀念。诗中通过“石路无尘竹径开”等句,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句“帘向玉峰藏夜雪”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结尾处提及“白莲社”,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也暗示了他与佛教的深厚渊源。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温庭筠诗歌的独特魅力。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