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一年容易又经秋,不觉新霜满鬓头。 坐竹晚凉风淡淡,临池月印水悠悠。 藤床自拂松花卧,石凳频窥鹿豕游。 老去茅窗逢七夕,醉看牛女会绸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为乞巧节,庆祝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 新霜:比喻白发。
  • 月印:月光在水面上的倒影。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悠长的样子。
  • 藤床:用藤条编织的床。
  • 石凳:石头制成的凳子。
  • 鹿豕:鹿和猪,这里泛指野生动物。
  • 牛女:即牛郎织女,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星神,分别代表牵牛星和织女星。
  • 绸缪:形容缠绵悱恻,这里指牛郎织女的深情相会。

翻译

一年又不知不觉地迎来了秋天,不经意间新长出的白发已布满鬓角。坐在竹林中,晚风轻柔,池边月光在水面上留下悠长的倒影。我自拂藤床,躺在松花之上,石头凳子上频频看到鹿和猪在游荡。年老之际,在茅草屋的窗前迎来七夕,醉眼朦胧中看着牛郎织女深情地相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景象,通过“新霜满鬓头”表达了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坐竹晚凉风淡淡,临池月印水悠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结尾的“醉看牛女会绸缪”则巧妙地将七夕的浪漫传说融入其中,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传统节日的深切感受。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