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寻读书社旧盟者余因追悼陈景文及亡孙堪赋此答之

· 张萱
胡然声气昔相求,忽尔参商不自由。 莫遣交情如断梗,请看物态总浮沤。 埳蛙穴鼠缘何事,溪虱藩蝇尚未休。 为忆孙枝凋玉树,更怜宿草满荒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然:为何,为什么。
  • 声气:声音和气息,这里指志趣和情感。
  • 参商:参星和商星,两者在天空中不同时出现,比喻双方隔绝或不和睦。
  • 断梗:折断的草梗,比喻关系疏远或不牢固。
  • 物态:事物的状态或形态。
  • 浮沤: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比喻短暂无常。
  • 埳蛙: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穴鼠:在洞穴中生活的老鼠,比喻隐居或不问世事的人。
  • 溪虱:溪流中的虱子,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藩蝇:围绕篱笆飞舞的苍蝇,比喻琐碎无用的事物。
  • 孙枝:孙子的枝叶,比喻后代。
  • 凋玉树: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的凋零。
  • 宿草:经年的草,比喻坟墓上的草。
  • 荒丘:荒凉的土丘,多指坟墓。

翻译

为何我们曾经志趣相投,如今却像参星和商星一样无法自由相见? 不要让我们的友情像折断的草梗一样脆弱,请看世间万物都是短暂无常的泡沫。 井底之蛙和洞穴中的老鼠,它们的行为有何意义?溪流中的虱子和围绕篱笆的苍蝇,它们的纷扰还未停止。 为了回忆我那已故的孙子,他的才华如同凋零的玉树,更令人哀怜的是,他的坟墓上已经长满了经年的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悼。诗中,“声气昔相求”与“参商不自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奈。通过“断梗”、“浮沤”等比喻,诗人深刻描绘了友情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后两句以“埳蛙穴鼠”和“溪虱藩蝇”为喻,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琐碎无益的行为。最后,诗人以“孙枝凋玉树”和“宿草满荒丘”寄托了对亡孙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伤,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