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夏六月目病自悼

· 张萱
太乙青藜不复照,冥搜海岳亦何为。 囊萤数夕已辞案,梦鸟前宵尚入帷。 自惜缥缈尘已满,不禁昏翳泪常垂。 丘明国语成何日,磊业千秋欲付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乙青藜:传说中太乙神使用的照明工具,比喻高明的指导或智慧。
  • 冥搜:深入探索。
  • 囊萤:指用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比喻勤奋学习。
  • 梦鸟:指梦中见到的鸟,这里可能指梦境中的启示或灵感。
  • 缥缈:形容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昏翳:模糊不清,这里指视力模糊。
  • 丘明国语:指古代的文献或著作,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的著作。
  • 磊业:伟大的事业。

翻译

太乙神的青藜灯不再照耀,我深入山海探索又有何用。 几夜用萤火虫的光读书已成过去,前夜梦中的鸟儿也未再入梦。 我自叹眼前已是尘埃满布,不禁泪水模糊了视线。 我的著作何时能完成,这伟大的事业又将托付给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因视力问题而感到的忧虑和无奈。诗中,“太乙青藜不复照”暗示了作者智慧的衰退,而“冥搜海岳亦何为”则表达了即使努力探索也难以有所得的苦闷。后句通过“囊萤”和“梦鸟”的比喻,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因视力问题而无法继续学习和创作的困境。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未完成著作和事业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哀愁。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