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秋八月客五羊再晤□□周斗文有不遇之叹赋此别之
年来自笑足三馀,不向明时赋子虚。
白发相逢皆按剑,青山归去好藏书。
探怀已敝祢生刺,弹铗空歌冯氏鱼。
知己一人原自足,王门何必曳长裾。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具体指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背景来确定。
- 五羊:古代地名,今指广州。
- 明时:指明朝时期。
- 子虚: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指虚构不实的事物,这里比喻不切实际的空想。
- 按剑:手握剑柄,表示警惕或准备战斗,这里比喻警惕或不信任。
- 祢生刺:祢衡,东汉末年名士,因不满曹操而多次讽刺,最终被杀。这里指怀中的名刺(名片)已经破旧,比喻久未使用,即久未得到重用。
- 弹铗:弹剑,铗指剑柄。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因不满待遇而弹剑作歌,要求改善。这里比喻不满现状,渴望改变。
- 冯氏鱼:指冯谖所歌的“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这里比喻对现状的不满。
- 曳长裾:拖着长袍的下摆,古代士人常穿长袍,曳裾表示在权贵门下求仕。
翻译
多年来,我自嘲地认为自己有三余(指多余的才能、时间和财物),却不曾在明朝时期空谈虚构。如今白发苍苍,相逢时人们都带着警惕,我选择归隐青山,好好收藏书籍。怀中的名片已经破旧,我像冯谖一样弹剑空歌,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但我认为,只要有一个真正的知己就足够了,何必在权贵门下拖着长袍求仕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白发相逢皆按剑”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警惕和不信任,而“青山归去好藏书”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探怀已敝祢生刺,弹铗空歌冯氏鱼”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久未得到重用和对现状的不满。最后,诗人认为只要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不必在权贵门下求仕,显示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友情的珍视。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重过小桃源 》 —— [ 明 ] 张萱
- 《 乙未落第南还夜泊潞河梦中集唐句及觉止忆记首二句因续成之 》 —— [ 明 ] 张萱
- 《 得报中考功令 》 —— [ 明 ] 张萱
- 《 韩寅仲七十有一以诗见贻次来韵赋而寿之 》 —— [ 明 ] 张萱
- 《 辛酉天中节韩云陆大参招同黄黄岘大参徐太冲林寄寰韩嵩少三明府余瞻明孝廉汎舟榕水 》 —— [ 明 ] 张萱
- 《 种竹 》 —— [ 明 ] 张萱
- 《 歌姬玉兰口号见赠亦用其韵即席答之 》 —— [ 明 ] 张萱
- 《 赠翁心吾赵太傅门下客也 》 —— [ 明 ] 张萱
相关推荐
- 《 大驾南归至龙虎台迎候者皆于昌平胄监岁馆旧县何氏至正九年八月监丞吴当独来馆人持祭酒司业旧题索赋 》 —— [ 元 ] 吴当
- 《 杂谣四首 其二 》 —— [ 明 ] 徐祯卿
- 《 丁丑秋八月随鉴亭家兄监修尊经阁有感二首 其一 》 —— [ 清 ] 安昶
- 《 秋仲净慈寺夜游 》 —— [ 清 ] 王锡
- 《 仲秋之月诸弟燕私风月虽佳云雨或间五首 其一 》 —— [ 明 ] 皇甫汸
- 《 八月初游君山谊斋有诗同赋二首 》 —— [ 元 ] 陆文圭
- 《 己夘仲秋复当计偕北上以家母病不赴与诸友言别四首 》 —— [ 明 ] 胡应麟
- 《 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 》 —— [ 明 ] 王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