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
十载相逢一辴然,德星遥报聚群贤。
谁愁白发三千丈,自信浮槎八月天。
诗到豪来轻纵手,酒从乐处浪呼拳。
今朝诗酒总长醉,不问卢王孰后先。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明朝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 靖康:地名,今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
- 外叔祖:母亲的叔父。
- 廷圭:人名,即陈廷圭,诗人的外叔祖。
- 赠诗:赠予他人的诗作。
- 一律:一首诗。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辴然(zhěn rán):形容笑声。
- 德星:比喻贤士。
- 浮槎(fú chá):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 浪呼拳:形容饮酒时兴高采烈,大声呼喊,挥拳作势。
翻译
十年后再次相遇,我们不禁发出欢快的笑声,贤士们像德星一样聚集在一起。谁会忧愁那三千丈的白发,我自信能像乘着八月天的浮槎一样自由自在。诗兴来时,手轻轻一挥就能写出豪迈之作,酒乐之处,我们兴高采烈地挥拳呼喊。今天诗与酒都让人陶醉,不必问卢王谁先谁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十载相逢一辴然”展现了诗人对重逢的欢快心情,“德星遥报聚群贤”则描绘了贤士聚集的盛况。后两句通过对白发和浮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豁达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作诗的欢乐场景,体现了诗人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
王缜的其他作品
- 《 终望亭为岩州王子谟司谏 》 —— [ 明 ] 王缜
- 《 拜表次韵赠胡伯珩入庆 》 —— [ 明 ] 王缜
- 《 送饶廷赐之汀州 》 —— [ 明 ] 王缜
- 《 同李容正夏景升谒包孝肃祠次马紫崖学士韵祠在庐州城外濠中 》 —— [ 明 ] 王缜
- 《 红梅次韵答史巽仲光禄 》 —— [ 明 ] 王缜
- 《 赠廖廷臣参赞归龙湾 》 —— [ 明 ] 王缜
- 《 同赵克正朱懋忠蒋肃之吴献臣胡伯珩登报恩寺塔次联句韵 》 —— [ 明 ] 王缜
- 《 送吴内翰南夫乃尊可晚归吴门 》 —— [ 明 ] 王缜
相关推荐
- 《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赵孟頫
- 《 罢官有期怀寄历阳朋好 》 —— [ 宋 ] 贺铸
- 《 和崔若拙四时田家词四首 其四 》 —— [ 宋 ] 贺铸
- 《 寿南塘八月生朝 》 —— [ 宋 ] 卫宗武
- 《 仲秋同祝鸣皋诸文学再游西山得诗四首天寿山谒诸陵 》 —— [ 明 ] 胡应麟
- 《 八月兵入京师十月广州始得平安消息 》 —— [ 明 ] 黎民表
-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其二 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为赋三首 》 —— [ 宋 ] 苏辙
- 《 感寓 》 —— [ 明 ] 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