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

· 王缜
十载相逢一辴然,德星遥报聚群贤。 谁愁白发三千丈,自信浮槎八月天。 诗到豪来轻纵手,酒从乐处浪呼拳。 今朝诗酒总长醉,不问卢王孰后先。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明朝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 靖康:地名,今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
  • 外叔祖:母亲的叔父。
  • 廷圭:人名,即陈廷圭,诗人的外叔祖。
  • 赠诗:赠予他人的诗作。
  • 一律:一首诗。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辴然(zhěn rán):形容笑声。
  • 德星:比喻贤士。
  • 浮槎(fú chá):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 浪呼拳:形容饮酒时兴高采烈,大声呼喊,挥拳作势。

翻译

十年后再次相遇,我们不禁发出欢快的笑声,贤士们像德星一样聚集在一起。谁会忧愁那三千丈的白发,我自信能像乘着八月天的浮槎一样自由自在。诗兴来时,手轻轻一挥就能写出豪迈之作,酒乐之处,我们兴高采烈地挥拳呼喊。今天诗与酒都让人陶醉,不必问卢王谁先谁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十载相逢一辴然”展现了诗人对重逢的欢快心情,“德星遥报聚群贤”则描绘了贤士聚集的盛况。后两句通过对白发和浮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豁达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作诗的欢乐场景,体现了诗人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