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姑苏陆二尹彝赴常山

· 曹义
岁晚都门雪未消,故人别我去程遥。 霜威将臈归梅萼,晴色扶春上柳条。 冻合关河兰棹滞,寒嘶驿路玉骢骄。 行旌明到三衢日,伫听佳声达九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霜威:严寒的威力。
  • 将臈:即将结束的腊月。
  • 梅萼:梅花的花萼,此处指梅花。
  • 扶春:伴随着春天。
  • 柳条:柳树的枝条。
  • 冻合:冰冻得使水面合拢。
  • 关河:关隘和河流。
  • 兰棹:装饰华美的船桨,代指船。
  • 驿路:古代传递公文的路线。
  • 玉骢:白马。
  • 行旌:官员出行的旗帜。
  • 三衢:指常山县,因其有三条主要的街道而得名。
  • 九霄:天空极高处,比喻朝廷或高位。

翻译

岁末的京城雪还未融化,老朋友告别我,去往遥远的地方。 严寒的威力即将随着腊月的结束而消退,梅花开始绽放; 春天的气息伴随着温暖的阳光,柳树的枝条开始抽绿。 关河冰冻,使得船只行进缓慢,而驿路上的白马在寒风中嘶鸣,显得格外骄傲。 当你的旗帜明朗地到达常山的那一天,我期待着听到你的好消息,直达天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岁末京城的雪景以及友人离别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霜威将臈归梅萼,晴色扶春上柳条”,展现了季节交替的生动画面。同时,通过对友人旅途的想象,如“冻合关河兰棹滞,寒嘶驿路玉骢骄”,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与期待。结尾的“行旌明到三衢日,伫听佳声达九霄”则寄托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韵味。

曹义

明应天府句容人,字子宜。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礼部主事,累迁南京吏部尚书。正统末,京师告急,奉命守崇文门。天顺初辞官归。有《默庵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