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廉使张宗政之山西

· 曹义
春晴紫陌荡香尘,冠盖联翩送故人。 风度落花沾去旆,马嘶芳草驻征轮。 旗亭官柳和烟绿,驿路青山带雨新。 悬想双旌明到日,太行依旧翠嶙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 联翩:连续不断的样子。
  • 去旆:旆(pèi),古代的一种旗帜,这里指张宗政离去的旗帜。
  • 征轮:指远行的车轮。
  • 旗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饯行或休息的场所。
  • 官柳:官方种植的柳树。
  • 驿路: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之间的道路。
  • 双旌:旌(jīng),古代的一种旗帜,双旌指张宗政的仪仗。
  • 太行: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交界处。
  • 翠嶙峋: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势高耸、岩石重叠,这里形容太行山的翠绿和险峻。

翻译

春日晴朗,紫陌上飘荡着花香和尘土,官员们连续不断地送别故人。 风轻轻吹落花瓣,沾在离去的旗帜上,马儿在芳草中嘶鸣,停下了远行的车轮。 路旁的亭子里,官柳在烟雾中显得绿意盎然,驿路上的青山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新。 想象着张宗政到达时,双旌飘扬,太行山依旧翠绿而险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送别官员张宗政前往山西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旅途的祝愿。诗中“春晴紫陌荡香尘”一句,既展现了春日的明媚,又暗含了离别的淡淡哀愁。后文通过对风、花、马、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以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曹义

明应天府句容人,字子宜。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礼部主事,累迁南京吏部尚书。正统末,京师告急,奉命守崇文门。天顺初辞官归。有《默庵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