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肃

江流如箭逼城隅,中有神皋在奥区。 畴昔庙廊推待制,至今河岳祀龙图。 平生色笑曾谁假,七十冰霜本自孤。 稍喜参知赵清献,独同皇路久驰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包孝肃:即包拯,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著称,谥号“孝肃”。
  • 神皋:指肥沃的土地。
  • 奥区:深处,指隐秘之地。
  • 庙廊:指朝廷。
  • 待制:官名,指在皇帝左右侍从,以备顾问的官员。
  • 龙图:指皇帝的图籍,这里比喻包拯的功绩被载入史册。
  • 色笑:指和颜悦色,这里指包拯的严肃态度。
  • 七十冰霜:比喻包拯一生清廉如冰霜,七十岁高龄仍保持清廉。
  • 参知:官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 赵清献:即赵抃,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称,谥号“清献”。
  • 皇路:指国家的道路,比喻国家的政治局势。

翻译

江水湍急,紧贴着城角流过,那片肥沃的土地隐藏在深处。 昔日朝廷中,人们推崇包拯这位待制,至今他的功绩仍被载入史册,受到河岳的祭祀。 他一生严肃,不曾轻易展露笑容,七十岁高龄仍保持清廉如冰霜,本就孤独。 稍感欣慰的是,参知政事赵抃,独自在国家的道路上长久驰骋,坚持清廉。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包拯和赵抃两位北宋名臣的清廉与功绩。诗中,“江流如箭逼城隅”描绘了江水的湍急,象征着包拯的刚正不阿;“中有神皋在奥区”则暗指包拯的功绩深藏不露。后两句直接赞扬包拯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后世对他的纪念。最后两句提到赵抃,与包拯相呼应,共同展现了两位名臣在国家政治中的清廉形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崇敬之情。

何转书

何转书,字书子,号乙上。香山(今中山市)人。明思宗崇祯诸生。日寅孙。长于史。著有《鹅湖草》。事见清何天衢《榄溪何氏诗徵》卷一。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