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临眺寄张天枢

百川东注接浮梁,万岭南奔列女墙。 俎豆尚尊苏玉局,江山不识贾平章。 追踪悔失云中拇,废寝悲思井上床。 慧日塔花光似炬,何人高咏子西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鹅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临眺:登高远望。
  • 张天枢: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百川:泛指众多的河流。
  • 东注:向东流去。
  • 浮梁:浮桥。
  • 万岭:形容山岭众多。
  • 南奔:向南延伸。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 俎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这里指祭祀。
  • 尚尊:仍然尊敬。
  • 苏玉局:人名,可能是古代的某位官员或文人。
  • 贾平章:人名,可能是古代的某位官员或文人。
  • 追踪:追寻踪迹。
  • 悔失:后悔失去。
  • 云中拇:比喻难以追寻的踪迹。
  • 废寝:废止睡眠,形容非常忧虑或思念。
  • 悲思:悲伤思念。
  • 井上床:井边的床,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象征。
  • 慧日塔:塔名,可能是当地的某个著名建筑。
  • 光似炬:光芒像火炬一样。
  • 高咏:高声吟咏。
  • 子西堂:地名或建筑名,具体不详。

翻译

站在鹅城高处远望,眼前是百川向东流去,汇聚在浮桥之下,万岭向南延伸,排列在城墙之外。这里仍然尊敬着苏玉局,但江山却不再认识贾平章。我追寻着难以捉摸的踪迹,后悔失去了它,废寝忘食,悲伤思念着井边的床。慧日塔上的光芒如同火炬,不知何人能在子西堂高声吟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鹅城高处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失去踪迹的悔恨和悲伤。诗中“百川东注接浮梁,万岭南奔列女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俎豆尚尊苏玉局,江山不识贾平章”则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慧日塔花光似炬,何人高咏子西堂”则带有哲理意味,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思考。

何转书

何转书,字书子,号乙上。香山(今中山市)人。明思宗崇祯诸生。日寅孙。长于史。著有《鹅湖草》。事见清何天衢《榄溪何氏诗徵》卷一。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