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九月九日与郭希仲纪叔维马希远饮周景文晚香堂上纪画墨菊马鼓琴既而各赋一首
去年登堂三月三,主人置酒浇春衫。
今年登堂九月九,堂上主人复多酒。
马生弹琴纪生画,郭子题诗美如炙。
四明狂客醉欲倒,菊花插帽秋光好。
百年节序能几逢,人生会合何其少。
人生会少将奈何,为君起舞为君歌。
歌残酒尽更须酌,莫待他年白发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午:指某年的干支纪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历史年表推算。
- 登堂:进入主人的厅堂,指参加宴会。
- 置酒:设宴,准备酒水。
- 浇春衫:比喻春天的宴饮,春衫指春天的衣裳。
- 弹琴:演奏古琴。
- 题诗:写诗。
- 美如炙:形容诗句优美,炙指烤熟的食物,比喻诗句如美食般令人喜爱。
- 四明狂客:指性格豪放不羁的人。
- 插帽:将菊花插在帽子上,是古时重阳节的习俗。
- 节序:节日的顺序,这里指重阳节。
- 会合:聚会。
- 起舞:跳舞。
- 歌残酒尽:歌声停止,酒也喝完了。
- 酌:斟酒。
- 他年:将来。
翻译
去年三月三日,我登堂参加宴会,主人设宴款待,酒水洒满了春日的衣裳。今年九月九日,我又一次来到这堂上,主人再次准备了丰盛的酒宴。马生在弹琴,纪生在画墨菊,郭子则写下了优美的诗句。一个豪放的客人几乎要醉倒,他将菊花插在帽子上,享受着秋日的美好。
百年之间,这样的节日能遇到几次?人生中的相聚又是多么的稀少。人生相聚不易,我将为你们起舞,为你们歌唱。歌声停歇,酒也喝尽,我们还需继续斟酒,不要等到将来白发苍苍,才后悔没有尽情享受此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宴会的场景,通过对去年与今年两次宴会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相聚难得的感慨。诗中“四明狂客”的形象生动,菊花插帽的细节增添了节日的氛围。结尾处对人生及时行乐的劝诫,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文人宴饮时的风雅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