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纪行十四首荆山

· 徐贲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㠝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土谷:指山谷。
  • 㠝岏(cuán wán):形容山势险峻。
  • 微径:狭窄的小路。
  • 十八盘:形容山路曲折陡峭。
  • 涧壑:山涧和沟壑。
  • 磊砢(lěi luǒ):形容石头堆积的样子。
  • 长镵(chán):古代一种长柄的农具。
  • 藤蔓:藤本植物的枝蔓。
  • 蹒跚(pán shān):走路不稳的样子。
  • :摇动,颤抖。
  • 战兢:恐惧,颤抖。

翻译

我深入山谷,面对的是险峻的高山。一条狭窄的小路只有百尺长,却要转过十八个弯。低头看去,山涧和沟壑险峻异常,形势陡峭得让人不敢直视。乱石堆积,脚下的路让人担心不安。长柄的农具无法依托,藤蔓也无法攀爬。每走一步都需千般考虑,行动起来像是在蹒跚。心胆颤抖得几乎要碎裂,连毛发都感到寒冷。恐惧颤抖还不足以形容,哪有时间发出慨叹。平生行走的心思,到今天才知道有多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晋冀地区行进时的艰难经历。通过“土谷”、“高山”、“微径”、“十八盘”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山路的险峻和行走的困难。诗中“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表达了作者在险峻山路上的小心翼翼和行动的艰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行路难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徐贲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