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西山诗前后和者五十馀篇暇日登览怆然有感于元祐绍圣之事僭亦用韵
槛外春江如酦醅,槛前松株逐番栽。
西门安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
惟馀荒溪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
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
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
馀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
每登胜绝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毁书灭迹坐再闰,枝筇双屐印藓苔。
无端玉堂牵清梦,九虎乍放天门开。
武昌旧令偶同直,得句一粲金莲摧。
那知白头不同趋,首倡绍述蚊成雷。
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并持公案徵漫叟,立尽落日山灵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酦醅(pō pēi):未滤去糟的酒。
- 洼樽:形状像洼地的酒器。
- 严濑台:地名,指严子陵钓鱼台。
- 澌(sī):消融。
-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 盆盎:盆和盎,亦泛指较大的盛器。
- 枝筇:拐杖。
- 藓苔:苔藓植物。
- 九虎:指天门九重,每重有虎守护。
- 金莲摧:金莲,指金莲花,摧,摧残,这里指金莲花凋谢。
- 蚊成雷:比喻小人的谗言如蚊声成雷,影响大。
- 漫叟:指放浪不羁的老人。
翻译
栏杆外的春江水如同未滤的酒,栏杆前的松树一株接一株地栽种。西门哪里能找到陶渊明那样的柳树,西岭也没有苏东坡所赞美的梅花。只剩下荒凉的溪流融入烟雾,曾经有车辙痕迹经过崔嵬的山路。洼樽虽多,却只有一块小石头,清风千丈,严子陵钓鱼台。人间这样的事固然不朽,山高唐代的业绩却已消融成尘埃。战乱的五代时期,帝命将之封存在白云堆中。余下三百年,被贬谪的官员,眼底只有古旧的酒器。每次登临胜景都不忍离去,常常拂去枕头在山隈处安眠。毁灭书信,消灭痕迹,再过两个闰年,拄着拐杖,双屐踏过苔藓。无端在玉堂中被清梦牵绊,九重天门乍开,九虎守护。武昌的旧令偶然与我同直,得到一句诗,金莲花凋谢。那知白头之人不同趋,首倡绍述,小人的谗言如蚊声成雷。凭高为吊千古之恨,魂魄可招,或许能来。并持公案,征召放浪不羁的老人,立尽落日,山灵哀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忧虑。诗中“槛外春江如酦醅”等句,以酒喻江,形象生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山高唐业澌成埃”等句,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其深沉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