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

客行暂憩此禅林,路绕溪流石磴阴。 山气入舟知夜久,雨声连树觉村深。 寒添芋火增多事,风落灯花息妄心。 忆与高僧宿灵鹫,月斜松顶一猿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ì):休息。
  • 禅林:指寺庙。
  • 石磴 (shí dèng):石阶。
  • 山气:山中的自然气息。
  • 芋火:烤芋头的火。
  • 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 妄心:杂念,纷扰的心思。
  • 灵鹫 (líng jiù):指灵鹫山,佛教圣地之一。

翻译

我作为旅客,暂时在这座寺庙中休息,沿着溪流和石阶的小路走来。山中的气息渗入船中,我知道夜已深沉;雨声与树声相连,让我感觉到村庄的深远。寒意让我多烤了些芋头,增添了些许事务;风吹落了灯花,让我的心绪平静下来,消除了杂念。回忆起与高僧在灵鹫山共度的时光,那时月光斜照在松树上,一只猿猴在吟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山寺夜宿时的所感所思。诗中,“山气入舟知夜久”一句,通过山气的渗透,巧妙地表达了夜深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气息的敏锐感知。而“雨声连树觉村深”则进一步以雨声和树声的交织,加深了村庄的幽深感。后两句通过对芋火和灯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结尾的回忆,更是增添了一抹超然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远思。

郭天锡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