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焦山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 西日荒寒照野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砥柱: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 中流:江河中央;半渡;在水流之中。
  • :阻隔;遮挡。
  • 北溟:即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溟,míng。
  •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幽窦:幽深的洞穴。
  • 玄烟:黑色的烟雾。
  • 龙卷:龙卷风。
  • □江:此处缺失一字,无法注释。
  • 树石腥:形容树木和石头带有海水的咸腥味。
  • 莲社: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与僧俗十八贤结社修行,因寺池有白莲,故称莲社。
  • 草堂:指隐居的简陋居所。
  • 坡翁: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纶老:指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纶老。
  • 西日:西下的太阳。
  • 荒寒:荒凉而寒冷。
  • 野亭:野外的亭子。

翻译

像砥柱一样屹立在江河中央,阻挡着北方的深海,海口处两座青翠的山峰相对而立。 鹤儿飞回幽深的洞穴,那里黑色的烟雾显得冷清,龙卷风席卷江面,使得树木和石头都带上了海水的咸腥味。 我想要邀请莲社的同伴们一起来此,感叹自己久已辜负了草堂的灵气。 苏轼和黄庭坚如今在哪里呢? 西下的太阳荒凉而寒冷地照耀着野外的亭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通过“砥柱中流”、“海门对势”等意象展现了山水的雄伟。诗中“鹤归幽窦”、“龙卷□江”等句,以动衬静,增添了神秘与苍凉之感。结尾处对苏轼和黄庭坚的怀念,以及对“西日荒寒照野亭”的描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文人的追思与自身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元代诗人郭天锡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郭天锡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