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无量寿佛

· 陈孚
大地山河,无非佛者。 此为真身,孰则为假。 滔淊清湘,瑶影如泻。 一草一木,亦皆潇洒。 月明露寒,绿烟浮野。 山禽涧鹿,悉谈般若。 我来自北,金鞍铁马。 一笑石上,得清净舍。 巍乎梵宫,朱门碧瓦。 弹指毗卢,风斯在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滔淊(tāo yān):形容水势浩大。
  • 瑶影:如玉般的光影。
  • 潇洒:自然超脱,不拘束。
  • 般若(bō rě):佛教用语,智慧的意思。
  • 梵宫:佛教寺庙。
  • 毗卢:佛教中的佛名,此处指佛像。

翻译

大地上的山河,无处不是佛的所在。 这便是真实的身体,谁又能说它是虚假。 浩荡的湘江水,玉般的光影倾泻而下。 一草一木,也都显得自然超脱。 月光明亮,露水寒凉,绿烟笼罩着野地。 山中的鸟儿和涧中的鹿,都在谈论着智慧。 我来自北方,骑着金鞍铁马。 在石上一笑,找到了清净的居所。 巍峨的佛寺,朱红的大门,碧绿的瓦片。 一瞬间,毗卢佛像显现,风似乎都在其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佛国净土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法的普遍存在和深远影响。诗中“滔淊清湘,瑶影如泻”等句,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湘江的壮阔与美丽,而“山禽涧鹿,悉谈般若”则巧妙地融入了佛教的智慧元素。结尾处的“巍乎梵宫,朱门碧瓦”和“弹指毗卢,风斯在下”更是以宏伟的寺庙和庄严的佛像,象征了佛教的崇高与神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与向往。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