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 其二
中岁尚微道,始知将谷神。
抗策还南山,水木自相亲。
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
平明去采薇,日入行刈薪。
云归万壑暗,雪罢千崖春。
始看玄鸟来,已见瑶华新。
寄言搴芳者,无乃后时人。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岁:中年。
- 谷神:出自《老子》,这里指修养的一种境界。
- 抗策:举起马鞭。(“抗”读作“kàng”)
- 青嶂:如屏障的青山。(“嶂”读作“zhàng”)
- 采薇:采集野薇。
- 刈薪:砍柴。(“刈”读作“yì”)
- 玄鸟:燕子。
- 瑶华:指美玉,这里指如玉般的花。
- 搴芳:采摘花草。(“搴”读作“qiān”)
翻译
中年时我才开始崇尚微妙的道,才明白要修养心神达到谷神的境界。 扬起马鞭回到南山,山山水水自然与我相亲近。 幽深的树林中开辟出一条道路,四周是如屏障的青翠山峰。 清晨出去采集野薇,太阳落山时去砍柴。 云彩飘回山谷变得昏暗,雪停之后千座山崖迎来春天。 才看到燕子归来,已经见到如玉般的新花绽放。 寄言那些采摘花草的人,不要成为落后于时节的人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终南山的幽居生活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自己中年时对道的追求和对修养心神的认识。随后,通过对南山环境的描写,展现出山水与诗人的亲近,以及幽居之地的宁静与美丽。诗中对清晨采薇、日暮刈薪的叙述,体现了诗人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云归万壑暗,雪罢千崖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富有意境。最后,诗人以玄鸟归来和瑶华新放象征春天的到来,并借对采摘花草之人的寄语,表达了对把握时机、顺应自然的思考。整首诗语言自然,意境清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储光羲
唐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任冯翊、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后隐居终南。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于岭南。有集。
► 2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