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三首

· 秦观
孤蓬短榜溯河流,无赖寒侵紫绮裘。 召伯埭南春欲尽,为公重赋畔牢愁。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hè)诗。
  • 子由:苏辙的字,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与秦观交情颇深。
  • 召伯埭(dài):在今江苏高邮县西北。召伯,即召(shào)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埭,土坝。
  • 孤蓬:孤单的蓬草,常比喻漂泊的行踪。这里代指船。
  • 短榜:短桨。榜(bàng),船桨。
  • 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 无赖:这里是无奈的意思。
  • 紫绮裘:紫色有花纹的皮衣。
  • 畔牢愁:汉扬雄所作辞赋篇名,后人常以“畔牢愁”表示牢骚、忧愁。

翻译

我乘坐着小船逆着河流前行,那无奈的寒意侵袭着我身上的紫绮裘衣。在召伯埭的南边,春天的气息都快要消散殆尽,为了您,我重新写下这饱含忧愁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孤蓬短榜溯河流”描绘出一幅孤独的航行画面,“孤蓬”象征着自己漂泊的状态,小船逆水而行,给人一种孤寂且艰难的感觉。“无赖寒侵紫绮裘”,通过写寒意侵袭,不仅实写天气的寒冷,也烘托出内心的凄凉。“召伯埭南春欲尽”,点明地点在召伯埭南,同时借“春欲尽”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美好即将消逝的氛围,为全诗增添了哀伤的基调。最后“为公重赋畔牢愁”,直说为友人苏辙重新写下这充满愁绪的诗篇,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自身处境的忧愁尽数融入其中,情感真挚而深沉,短短四句,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

秦观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