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使:接受使命出使。
- 契丹: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 神水馆:地名,出使契丹途中的馆舍。
- 子瞻兄:苏轼,字子瞻,苏辙之兄。
- **不禁寒:经受不住寒冷。
- **中朝:朝廷。
- **皂貂:黑色貂鼠皮制成的衣服。
- **朔雪:北方的雪。
- 灵火:神秘的火,这里说法不一,或可理解为道家炼丹时的火源,有其特定象征意义;
- 铅丹:一种丹药原料,这里可代指炼丹之物 。
翻译
年少的时候就因肺病而难以承受寒冷,既然受命于朝廷又怎敢躲避艰难。不要凭借着身上的黑色貂皮衣服就小看北方的漫天大雪,还要赶紧催促那神秘的灵火来熬煮铅丹。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出使契丹途中,在神水馆写给兄长苏轼的作品。首句“少年病肺不禁寒”,苏辙通过描写自己自幼身体不佳,突出此次出使的艰难与不易,表达了身体上的不适与忧虑。“命出中朝敢避难”表明了自己奉命于朝廷,哪怕面对困难也不能退缩的坚定态度,体现出苏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后两句“莫倚皂貂欺朔雪,更催灵火煮铅丹”富有深意。“莫倚皂貂欺朔雪”看似在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因有貂皮衣服而轻视北方的严寒,实则暗示不要因为表面的庇护就忽视潜在的艰难险阻;“更催灵火煮铅丹”一句十分空灵,“灵火”“铅丹”意象独特,或许象征着精神追求、自我修养的提升,或是苏辙在艰难处境中寻求自我慰藉、希望通过精神修炼来面对困境的体现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为使命而奔波的感慨,又有在困境中追求精神境界升华的思考,展现出苏辙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
苏辙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过泗州岭 》 —— [ 宋 ] 蔡襄
- 《 腊月中游发生洞裴回之际见双白蝙蝠三飞洞门时多异之同为口号 》 —— [ 唐 ] 韦洪
- 《 题十二月人物画册 其十八 》 —— [ 清 ] 弘历
- 《 癸丑季冬过黄州柴羽元方伯胡存蓼张玄中两宪副招游赤壁时江风不可以舟同酌苏祠台上得五首 》 —— [ 明 ] 邓云霄
- 《 旧有诵十二月吴江竹枝歌者戏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诗成梦乘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儿杜姓者同行论处世之道甚悉 》 —— [ 明 ] 顾清
- 《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 —— [ 金 ] 元好问
- 《 腊月回杭州次龚孝廉送梓材诗韵留别东阳诸君 》 —— [ 清 ] 许传霈
- 《 穷冬太学 》 —— [ 唐 ] 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