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韩太祝送游太山

· 苏轼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 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 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家声赫奕:家族声望显赫。
  • 并、凉:指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和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泛指北方地区。
  • 微吟:低声吟唱。
  • 锦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或深沉的情感。
  • 擘水:分开水面,形容捕鱼的敏捷。
  • 湖起浪:湖面波浪翻滚。
  • 引杯看剑:举起酒杯,仿佛在看剑,形容豪迈的气概。
  • 才器:才华和器量。
  • :增长,这里指提升。
  • 更贪:更加追求。
  •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泛指文学艺术。
  • 沉湘:指湘江,古人常用其意象寄托哀思。

翻译

苏轼的家族声名远播于北方的并州和凉州,他也会在闲暇时轻声吟唱着锦瑟的曲调。在湖边,他熟练地捕鱼,湖面因他的动作而激起层层浪花;举杯对月,仿佛在看剑,豪情四溢。离开后,人们都怀念他的风度和才华;当他归来,他的才能和器量更显得卓越。不必过于追求艰难的事业,因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就像那湘江的流水,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子由的赞赏和鼓励。诗中通过描绘苏轼的生活场景和豪放形象,展现了他们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人也寄寓了对子由未来的期许,希望他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发扬风骚精神,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俗功业。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兄弟间亲情的珍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