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径山
老人登山汗如濯,倒床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淩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徵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从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槊。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
嗟我昏顽晚闻道,与世龃龉空多学。
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骚人未要逃竞病,禅老但喜闻剥啄。
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荦(luò)确:指怪石嶙峋貌。
翻译
老人登山汗水如同被水浇洗,倒在床上困倦地睡去叫都叫不醒。醒来时已到了五更天太阳都有三丈高了,才相信孤独的云朵仿佛一小把能握在手中。一生从未想过走出艰难危险,两脚一直习惯走在怪石嶙峋的路上。在含晖亭上眺望东边的大海,在凌霄峰头舀取南岳的风光。都喜爱那丝杉翠丝纷乱,谁能看到那玉芝如红玉雕琢。白云因为什么事自行来往,明月长久圆满没有月初月末之分。坟墓上的鸡叫还能想起钦佩的人,山前凤凰起舞远送有才德的人。雪窗下驯顺的兔子原本不死,烟岭上孤独的猿猴很难捕捉。从来光着脚就傲慢看待生死,不怕黄巾军拿着刀槊。床榻上的双痕庄严地还在,剑头上的吹气声何须较量。叹息我昏聩愚顽晚年才懂得道理,与世界相互抵触空有许多学问。灵水先除去眼中的幻影,清新的诗歌为洗净内心的污浊。诗人不一定要逃避争竞的弊病,禅僧只喜欢听到敲门声。这一生还能有几次再来,从现在起有闲暇就不要数次推辞。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游览径山的情景和感悟。诗中描述了登山的辛苦以及山上的景色与感受,如看到丝杉、玉芝、白云、明月等,也提到了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元素,如鸡鸣、凤舞等。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死、对人生道理的思考,感叹自己的晚知。诗中既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胸怀的袒露,也蕴含着他独特的哲学思考,是其心态和境遇的一种体现。整体语言表达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韵味。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送芝上人游庐山 》 —— [ 宋 ] 苏轼
- 《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其一 》 —— [ 宋 ] 苏轼
- 《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 —— [ 宋 ] 苏轼
- 《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赠席上楚守田待问小鬟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二 》 —— [ 宋 ] 苏轼
- 《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 —— [ 宋 ] 苏轼
- 《 寄欧阳叔弼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