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君用游辇下

· 苏轼
暴雨涨荒溪,尺水生洪流。 中有泼泼鲤,泛然方快游。 安知赤日烁,沸浪生浮沤。 石密岸狭束,鳞鬣窘若囚。 一失在藻乐,遂有辙鲋忧。 誓将泛江湖,雪此喣沫羞。 江湖与荒溪,巨细虽不侔。 此流彼之派,联接讵阻修。 超然奋跃去,势若鹰离鞲。 浮沉谢群蛙,窟穴依长洲。 洗刷沮洳泥,被服白纹裘。 谁知岁月久,涌浪生咽喉。 赖尔溪中物,虽困有远谋。 不似沼沚间,四合狱万鲰。 纵知有江湖,绵绵隔山丘。 人生岂异此,穷达皆有由。 吾乡广平君,少与轻薄游。 堆金等屋梁,䆉稏百顷秋。 朝廷罗红颜,夜庖炙肥牛。 落魄穷书生,多以金帛收。 高赀一朝尽,里巷谁青眸。 儿女号饥寒,亲友寡馈赒。 中夜起长叹,慷慨商声讴。 我非田农家,安能事耝耰。 又非将帅种,不惯挥戈矛。 平生负壮气,岂可遂尔休。 今我中丞公,位隆职兼优。 官爵连九族,一门千骅骝。 虽云富贵殊,敢以贫贱投。 姻戚苦未远,我困岂我魗。 八月秋风高,驾言动轻辀。 将行来告别,求赠安敢廋。 嗟子穷已甚,倚伏理亦周。 溪鱼解如此,况子知公侯。 马壮仆正健,去去其无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泼泼(bō bō):鱼游跃的样子。
  • 浮沤(ōu):水面上的泡沫。
  • 鳞鬣(liè):鱼的鳞片和鳍。
  • 喣沫(xǔ mò):比喻以渺小的力量相救济。
  • 侔(móu):相等,齐等。
  • 讵(jù):岂,怎。
  • 鞲(gōu):臂套,打猎时戴。
  • 沮洳(jù rù):低湿的地方。
  • 䆉稏(ào yà):稻穗摇曳的样子,这里泛指田亩。
  • 青眸:指对人重视或喜爱。
  • 赒(zhōu):救济。
  • 耝耰(lǚ yōu):耕田翻土和碎土平田的农具,这里指农事。
  • 辀(zhōu):车辕。
  • 廋(sōu):隐藏,隐瞒。

翻译

暴雨使得荒溪涨水,浅浅的水流变成汹涌的洪流。溪水中有欢快跃动的鲤鱼,自由自在地畅快游弋。哪里知道炎热的烈日当空照耀,滚烫的波浪涌起泡沫。溪岸狭窄巨石密布,鲤鱼的鳞片和鱼鳍都被困住,像囚徒一般窘迫。一旦失去在水草间游乐的惬意,就有像车辙中鲋鱼般的担忧。鲤鱼发誓要游向江湖,洗刷遭受困厄的耻辱。江湖和荒溪相比,大小虽然不同。但这荒溪的水流是江湖的支流,彼此连接哪会有阻碍遥远之说。鲤鱼毅然奋身跃去,那气势就像雄鹰离开了臂套。它不再理会群蛙,在长洲边寻找安身的洞穴。洗净身上低湿处的泥巴,披上洁白纹路的鳞甲。谁能想到日子久了,汹涌的波浪又让它咽喉梗塞。幸好这溪中的鱼儿,虽然被困却有长远的打算。不像那些小水洼里的小鱼,被四面围堵像囚在狱中。即使知道有广阔江湖,却被绵绵山丘阻隔。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困顿和显达都各有缘由。我的同乡广平君,年少时和轻薄子弟交往游乐。家中财富堆积如山像屋梁那么高,百顷稻田丰收在望。朝廷选拔美女,他家夜晚厨房烤着肥牛。穷苦落魄的书生,大多被他用金帛收买结交。一旦巨额财富一朝散尽,里巷之中谁还会对他青眼相看。儿女啼饥号寒,亲友也很少送来接济。半夜里他起身长叹,慷慨激昂地唱着悲伤的歌。他说自己不是种田人家出身,怎么能从事农事。又不是将帅家族后代,不习惯挥舞刀枪。一生怀着壮志豪情,怎么能就这样罢休。如今我的中丞公,地位崇高职责优越。官爵影响到九族之人,一门之中有许多杰出人才。虽说富贵的程度相差悬殊,但我怎敢因为贫贱而不去投奔。况且有姻亲关系又不算太远,我身处困境难道是自己的过错。八月秋风劲吹,你驾起轻快的马车准备出发。前来向我告别,求我赠言我哪敢有所保留。可叹你穷困到了极点,但祸福相依道理也是周详的。连溪中的鱼儿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你还知晓公侯的行事。你马壮仆健,快快出发不要停留。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溪中鲤鱼的遭遇为喻,先写鲤鱼从自由畅快到被困窘,再到设法奔向江湖的过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接着由物及人,叙述同乡广平君从富贵到落魄,又不甘沉沦打算去投奔他人的经历。通过对广平君的遭遇描写,揭示了世态炎凉,如富贵时众人追捧,贫穷后无人问津。同时也展现了广平君虽处困境却仍有壮志。诗人以鲤喻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百态紧密相连,用词质朴而感情真挚。最后诗人以祝愿广平君不要停留,鼓励他勇敢前行结束全诗,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整体情感复杂深沉,体现了苏轼诗歌以质朴之词抒复杂之情的艺术特色。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