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寻春

· 苏轼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攲深红。 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 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佩。 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舌:鸟名,春天时鸣声如“百舌”叫唤。
  •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形容环境清幽。
  • 曲槛:弯曲的栏杆,指精致的小屋。
  • :倾斜,这里形容花朵颜色鲜艳。
  • 云母:一种矿物,古人用来比喻眼睛模糊或老态。
  • 王城:古代京城,此处指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 玉仙、洪福:可能是寺庙或花园的名称。
  • 玉川先生:指唐代诗人卢仝,以嗜酒闻名,与苏轼有共通之处。
  • 耽酒:沉溺于饮酒。
  • 添丁:添了儿子,指家庭喜事。

翻译

夜里听到百舌鸟呼唤春风的声音,醒来后发现每家每户的花柳都已盛开。城南那座古老的寺庙周围翠竹环绕,一间小屋内,曲折的栏杆旁,一朵深红色的花斜倚在那里。

看着花开,感叹自己已经老去,回忆起年轻时的活力;举杯思乡,像一个孤独的老翁。视力不佳,不再介意眼中的模糊,尽管鬓角的白发在茶烟中显得凌乱。

想象二月的王城之外,玉仙、洪福的地方,花儿如海一般繁盛,轻薄的罗衣如雾般笼罩着花朵,快马疾驰,马饰发出各种声音,好不热闹。

卢仝先生真是令人同情,他一生酷爱喝酒,却始终贫穷。春天过去九十天,他独自一人,抱着新生的孩子,欣赏着花开花落。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安国寺寻找春天的踪迹,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从鸟鸣春醒,到花柳村村的热闹景象,再到寺庙的宁静与个人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借酒浇愁,又以新生的生命力量来寄托希望,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对玉川先生的引用,也表达了对卢仝醉生梦死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共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