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金山寺一首

· 苏轼
明月妙高台,盘涡月照开。 琳宫龙久住,珠树鹤能来。 云雾空中绕,帆樯槛外回。 无言卷石小,江左拟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盘涡(pán wō):水旋流形成的深涡。
  • 琳宫:仙宫。这里指金山寺。
  • :象征着神异的力量,这里可能指金山寺的神秘氛围。
  • 珠树:神话传说中的树,这里用以形容金山寺周围树木的美好。
  • 帆樯(fān qiáng):船桅,借指船只。
  • (jiàn):栏杆。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妙高台上,水中的深涡在月光下散开。金山寺如仙宫一般,仿佛是龙长久居住的地方,这里美好的树木像是仙鹤能够到来的地方。云雾在半空中缭绕,船只的桅杆在栏杆外回转。无言的卷石虽小,但这江东之地却堪比蓬莱仙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美妙景色。首联通过明月和盘涡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颔联将金山寺比作琳宫,强调其神秘和神圣,同时提到珠树鹤能来,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颈联描绘了云雾环绕和船只往来的景象,使画面更加生动。尾联以卷石小作对比,却称此地拟蓬莱,突出了金山寺景色的优美和独特。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金山寺的赞美之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