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 苏轼
使君置酒莫相违,守舍何妨独掩扉。 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伊威。 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地方长官。
  • 儋守:儋州的太守,儋州是今海南省的一部分。
  • :召唤,此处指太守召唤诗人前去。
  • :门扇。
  • 月窗:挂着月形图案或透明窗户,夜晚能看见月光。
  • 蜥蜴:爬行动物,常见于屋檐、墙壁。
  • 伊威:一种昆虫,又称壁虎,夜间活动,常贴墙而行。
  • 灯花:油灯燃烧后结成的硬块,古人认为是吉兆。
  • 香篆:点燃的线香,形状如篆文,用于室内熏香。
  • :回去,指太守回府。
  • 搔首:用手抓头,表示思考或忧虑。
  • 凄凉:心情悲凉。
  • 十年事:指诗人过去的经历或长期的离别之情。
  • 传柑:古代的一种礼仪,官员辞官时,会将柑橘分赠给属下,象征官职的终结。
  • 满朝衣:满身的官服,形容官员的装束。

翻译

太守设宴请我不要推辞,即使独自守着房子也无妨把门关上。 静静看着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蜥蜴,躺下时听到风帘轻轻落下壁虎的声音。 灯芯结出的花片落尽了我还是在梦中,直到香篆燃尽你就要返回去了。 独自思量这十年来的种种心事,想起要离职了,还准备把柑橘分给大家,满身官服都沾满了离别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上元之夜被儋州太守召唤赴宴的情景。他虽独处一室,但并未感到孤独,反而在静谧的夜晚观察自然,享受片刻的宁静。灯花和香篆的意象,暗示了时光流转,而太守的回归则勾起了诗人对自己十年宦海生涯的感慨。诗中“传柑归遗满朝衣”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官场礼节,也寓含了诗人即将离开官场的复杂心情,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不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轼豁达又感性的内心世界。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