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拼音

注释

喜鹊桥:即鹊桥。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成桥,称鹊桥。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凤驾:仙人的车乘。何逊《七夕》:「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 天为欢迟:上苍垂怜牛、女两人路隔银河,迟迟无法欢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林杰《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双蛾:代指乞巧妇女的双眉。蛾,蛾眉。 加意:格外用心。 玉钩:代指新月。七夕逢上弦月,前半夜月行西南,故後云「斜傍西南挂」。 分钿(diàn)擘钗(bò chāi):钗钿为男女定情之物,分离时则擘钗分钿,各执一半,以作伤离期合之赠。唐·白樂天《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唐·陈鸿《长恨歌传》:「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钿,古代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擘,分开;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句:用事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句:融白樂天《长恨歌》意:「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義山《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犹可借,意为仍有鹊桥岁会之机。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