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拼音

注释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值:遇。 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已:既。违:违弃,分离。

此诗为陶渊明《饮酒》组诗的第四首,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居的过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歌颂。

赏析

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这里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可见他对于松树卓然傲霜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而且可知他居处的东园大概确有一株挺拔的松树,因而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又说:“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可见这里的“孤生松”既是象征,也有写实的意义。当然,松树的高洁坚贞与渊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这六句中诗人表示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如在同一组诗的后一首“结庐在人境”中,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感情,以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故愿千载长守,永不分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栖栖:形容不安的样子,忙碌奔波。
  • 日暮:傍晚时分。
  • 犹独飞:仍然独自飞翔。
  • 徘徊:犹豫不定,来回走动。
  • 定止:固定的地方或目标。
  • 转悲:声音变得悲伤。
  • 厉响:尖锐的声音,此处指鸟鸣。
  • 清远:高远清寂。
  • 依依:恋恋不舍,这里形容鸟儿的眷恋之情。
  • 孤生松:孤独生长的大松树。
  • 敛翮:收拢翅膀,此处指鸟儿落下。
  • :树荫。
  • 劲风:猛烈的风。
  • 荣木:常绿的树木。
  • 千载:千年。

翻译

忙碌的鸟儿失去了同伴,黄昏时分依然独自飞翔。 它在空中犹豫不决,没有固定的归宿,夜晚的叫声越发悲凉。 它的叫声里充满了对高远清静的向往,离去又回来,恋恋不舍。 偶然遇到一棵孤独的大松树,它收起翅膀,选择在这里长久停留。 尽管大风中其他树木都凋零,这棵松树的阴影却始终不减。 它找到了依托,决定在此安家,千年也不会违背初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孤独的鸟儿在日暮时分的寻找和最终选择栖息在孤生松下的场景,展现了陶渊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鸟儿的“厉响思清远”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志向,即使在困苦中也不放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孤生松”则寓意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自我价值观的人生观。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