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ǐng):古代的一种鼓。

翻译

已经事情如同飞蓬般飘远,心随着大雁飞行的路途断绝。寒霜中的鼓早晚让人惊心,边地的胡笳在半夜里哽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王昭君远离家乡的情境和内心的悲凉。“既事转蓬远”形象地写出了如飘蓬般漂泊远去的无奈,“心随雁路绝”则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决绝。“霜鞞旦夕惊”和“边笳中夜咽”以特定的声音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边地的凄凉氛围和昭君的愁苦之情。整体营造出一种哀怨、凄清的意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王昭君远嫁边地的悲哀和寂寞。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