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 · 救虎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曚曚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郁离子曰:「哀哉!是亦道士之过也。知其非人而救之,非道士之过乎?虽然,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道士有焉。」
拼音
译文
在苍筤山山脚,溪水汇合在一起流入大江。有求道的人居住在上面侍奉佛陀,非常虔诚。
一天晚上,山上发洪水,冲跑房屋塞满溪流而向下泛滥,人们骑着木头、跑到屋顶上、哭喊着求救之声连成一片。求道者备下大船,穿上蓑衣站在水边,指挥着水性好的人拿着绳索等待着。有人飘过来就投出拴着绳子的木头拉上落水者,所救活的人非常多。黎明时,有动物身在波涛中只露出头来,左右张望像是在求救的样子。求道者说:“这也是个生灵,必须马上救它!”船上的人照办了,用木头把它接上来,原来是只老虎。一开始迷迷糊糊的,坐在那里舔毛。等到了岸上,就瞪着眼睛看着求道者,跃上去把他扑倒在地。船上的人跑来救援,求道者得以活命,可是已经被老虎弄得重伤。
郁离子说:“可悲啊!这是求道者的过失啊。知道他不是人还去救它,难道不是求道者的过错么?但是,孔子说:‘看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者啊!’这个求道者不就是这样么。”
注释
苍筤(láng):虚构的山名。意谓青色的山。
道士:这里指事佛的僧人。宗密《盂兰盆经疏》下:“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
水浒:水边。
蒙蒙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攫(jué):抓取。
郁离子:作者自称。
“观过斯知仁矣。”句:语见《论语·里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筤(cāng láng):青绿色。
- 水浒(hǔ):水边。
- 曚曚(méng méng):模糊不清的样子。
- 瞠(chēng)目:瞪大眼睛。
- 攫(jué):用爪抓取。
翻译
在青绿色的山上,溪水汇合流入大江,有个道士在山上建造寺庙用来拜佛,非常虔诚。一天晚上,山洪暴发,冲毁房屋堵塞溪流而下,人们骑着木头、乘着房屋大声呼喊求救,声音接连不断。道士准备了大船,自己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擅长游泳的人用绳子等待着。有人漂来就投出木头拉引他们,救活的人很多。黎明时分,有个动物的身体淹没在波涛中只露出头来,左右张望好像在求救。道士说:“这也是个生命,一定要赶快救它。”船夫回应着前往,用木头把它接上来,原来是只老虎。刚开始老虎迷迷糊糊的,坐在那里舔自己的毛,等到了岸边,就瞪大眼睛看着道士,跳起来抓住道士把他扑倒在地。船夫们奔跑过去救援,道士没有死但受了重伤。郁离子说:“可悲啊!这也是道士的过错。知道它不是人却去救它,这不是道士的过错吗?虽然这样,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有仁德了。’道士还是有仁德的。”
赏析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道士救虎却反被虎伤的故事。文章通过对事件的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帮助他人时,需要明辨是非,不能盲目行善,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孔子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道士的行为,认为道士的出发点是有仁德的,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文章情节曲折,富有寓意,引发人们对善良与智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