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书斋:书房。
终朝:整天。
嘉树:佳树、美树。
角弓:以兽角为饰的硬弓。《诗经·小雅·角弓》:“駮騂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角弓,以角饰弓也。”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句:《左传》:“晋韩宣子来聘,公享之。韩宣子赋角弓。既享,燕于季氏,有嘉树焉, 宣子誉之。”
短:一作“裋”。
还丹:指炼就仙丹,得道成仙。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鹿门: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省襄阳县。《后汉书·逸民列传·庞公》:“(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反。”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序
该诗作于唐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冬。诸家谓白未官时,误。鳌按:曾巩《李白集序》:李白至齐、鲁凡两次,初去云梦,之齐、鲁,居徂来山竹溪而入吴,此在天宝三年前明皇未召见时。后至洛阳,游梁、宋,复之齐、鲁,南游淮、泗而再入吴,此在天宝三年后翰林既放归时。杜之怀李,当在四年之冬,此时李复有东吴之游,后《春日怀李》诗云“江东日暮云”,当属五年之春。其《送孔巢父诗》题云“游江东兼呈李白”,亦即五年之春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终朝:整个早晨。“朝”读音为“zhāo”(注:在表示“早晨”时,读音为“zhāo”)
- 尔:你,指李白。
- 嘉树传:一个典故。庾信《枯树赋》里说殷仲文早晚看到庭中的大树,叹息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这里杜甫以殷仲文的故事比况李白的境况。
- 角弓诗:《诗经·小雅·角弓》中有“兄弟婚姻,无胥远矣”,意思是兄弟骨肉之间不要疏远。杜甫借此典故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和关切,希望他们的友情不要疏远。
- 短褐:粗布短衣,这里指平民的穿着。
- 还丹:道家术语,指炼丹烧成金丹后,再转还成丹砂,循环变化无穷。这里指李杜期盼成仙长生的愿望难以实现。
- 乘兴:趁着一时高兴。
- 鹿门期:指隐居之约。《后汉书》记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常用“鹿门”来表达隐居的意思。
翻译
在这寂静冷清的书斋里,我整早都独自在思念着你。我再寻找那像殷仲文叹息庭树的典故,不会忘记《诗经》里那表达兄弟情谊不要疏远的《角弓》诗。我穿着粗布短衣,寒风霜雪侵入其中,想修炼还丹以求长生,但日月流转,愿望难以达成。我没能趁着兴致前去与你相聚,徒然有着一同隐居的期约。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冬日怀念李白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白的深切思念和牵挂。
诗的首联通过“寂寞书斋”和“终朝独尔思”,营造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氛围,直接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颔联中,杜甫借用“嘉树传”和“角弓诗”的典故,一方面表达对李白近况的担忧,另一方面强调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希望友情不会疏远。颈联描写了自己的艰难处境以及对长生的渴望难以实现,同时也可能暗示着李白的不如意。尾联则表达了杜甫未能与李白相聚的遗憾以及对共同隐居的向往,然而这一愿望目前只能落空。
整首诗情感真挚,含蓄深沉,用典贴切,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牵挂以及自己的无奈和期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