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拼音

所属合集

#夏

译文

堂前林木郁葱葱,仲夏积蓄清凉荫。 季候南风阵阵来,旋风吹开我衣襟。 离开官场操闲业,终日读书与弹琴。 园中蔬菜用不尽,往年陈谷存至今。 经营生活总有限,超过需求非所钦。 我自春秫酿美酒,酒熟自斟还自饮。 幼子玩耍在身边,咿哑学语未正音。 生活淳真又欢乐,功名富贵似浮云。 遥望白云去悠悠,深深怀念古圣人。

注释

郭主簿:名字及生平事迹不详。主簿,州县主管薄书一类的官,应当是诗人的朋友。 蔼蔼(ǎi):茂盛的样子。 中夏:夏季之中。 贮(zhù):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 凯风:指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 因时:按照季节。 回飙(biāo):回旋的风。 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 游:优游。 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 卧起:指夜间和白天。 余:多余、过剩。 滋:生长繁殖。 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 良:很。 极:极限。 过足:过多。 钦:羡慕。 舂(chōng):捣掉谷类的壳皮。 秫(shú):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 自斟:自饮。斟,往杯中倒酒。 弱子:幼小的儿子。 戏:玩耍。 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真:淳真,天真。 聊:暂且。 华簪(zān):华贵的髮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白云:代指古时圣人。《庄子·天地》:“夫圣人,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 一何:多么。

《和郭主簿二首》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是第一首诗,作于仲夏之季,诗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描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充分展示了闲适自足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恬淡自甘的心境。全诗格调卓奇豪放。

赏析

郭主簿,事迹不详,主簿,州县主管薄书一类的官,应当是诗人的朋友。该诗是与郭主簿相唱和的诗。 该诗通过对仲夏时节,诗人闲适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恬淡自甘的心境。诗的前四句写景,堂前林木茂盛,所以虽时至仲夏,堂上仍很清凉。南风不时吹来,拂动着我的衣襟。这几句把诗人在炎热的仲夏,坐在阴凉的堂前,悠闲舒适的情态刻画出来。 此诗作年众说纷纭,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根据其《命子》、《责子》二诗推算,系于义熙四年(公元408年)渊明四十四岁时作,较为可信。在此之前,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因“亲老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归去来辞序》),曾几度出仕,最后一次是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四十一岁时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馀日,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萧统《陶渊明传》)。在这十三年间,东晋内乱迭起,到处腥风血雨,官场腐败,人心险恶,世风伪诈,哀鸿遍野。处在这样动乱、黑暗的时代,庶族出身、家道中衰的陶渊明,虽然有过“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宏图壮志,结果也必然是“有志不获骋”(《杂诗》之二)。于是,他便归隐浔阳,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和郭主簿》就是他归家二年后所作。这一首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生活,表现出摆脱官场牢笼之后那种轻松自得、怀安知足的乐趣。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平淡冲和,意境浑成,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展现的都是人们习见熟知的日常生活,“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曾《诗谱》)虽如叙家常,然皆一一从胸中流出,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因而使人倍感亲切。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无不紧扣一个“乐”字。你看,堂前夏木荫荫,南风(凯风)清凉习习,这是乡村景物之乐;既无公衙之役,又无车马之喧,杜门谢客,读书弹琴,起卧自由,这是精神生活之乐;园地蔬菜有馀,往年存粮犹储,维持生活之需其实有限,够吃即可,过分的富足并非诗人所钦羡,这是物质满足之乐;有粘稻舂捣酿酒,诗人尽可自斟自酌,比起官场玉液琼浆的虚伪应酬,更见淳朴实惠,这是嗜好满足之乐;与妻室儿女团聚,尤其有小儿子不时偎倚嬉戏身边,那呀呀学语的神态,真是天真可爱,这是天伦之乐。有此数乐,即可忘却那些仕宦富贵及其乌烟瘴气,这又是隐逸恬淡之乐。总之,景是乐景,事皆乐事,则情趣之乐不言而喻;这就构成了情景交融,物我浑成的意境。诗人襟怀坦率,无隐避,无虚浮,无夸张,纯以淳朴的真情动人。读者仿佛随着诗人的笔端走进那宁静、清幽的村庄,领略那繁木林荫之下凉风吹襟的惬意,聆听那朗朗的书声和悠然的琴韵,看到小康和谐的农家、自斟自酌的酒翁和那父子嬉戏的乐趣,并体会到诗人那返朴归真、陶然自得的心态。 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和本色无华的语言。全诗未用典故,不施藻绘,既无比兴对偶,亦未渲染铺张,只用疏淡自然的笔调精炼地勾勒,形象却十分生动鲜明。正如唐顺之所评:“陶彭泽未尝较音律,雕文句,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答茅鹿门知县》)当然,这种“本色高”,并非率尔脱口而成,乃是千锤百炼之后,落尽芬华,方可归于本色自然。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只有“大匠运斤”,才能无斧凿痕迹。本色无华,并非质木浅陋。试看首二句写景,未用丽词奇语,但着一平常“贮”字,就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则平淡中有醇味,朴素中见奇趣。又如“卧起弄书琴”,“弄”字本亦寻常,但用在此处,却微妙地写出了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而又与上句“闲业”相应。再有,全诗虽未用比兴,几乎都是写实,但从意象上看,那蔼蔼的林荫,清凉的凯风,悠悠的白云,再联系结尾的“怀古”(怀念古人不慕名利的高尚行迹,亦自申己志),不可能与诗人那纯真的品格,坦荡的襟怀,高洁的节操,全无相关、全无象征之类的联系。这正是不工而工的艺术化境之奥妙所在。所以苏东坡评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刘克庄说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系灼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 蔼蔼(ǎi ǎi):茂盛的样子。
  • 中夏:夏季之中。
  • 贮(zhù):贮存,这里指夏日树林中阴凉。
  • 凯风:南风。
  • 回飙(biāo):回旋的风。
  •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 }

翻译

{ 堂前林木茂盛,在夏季里贮存了清凉的树荫;南风吹适时而来,回旋的风吹开我的衣襟。 停止了世俗的交往,安闲地做些闲适的事情,卧躺起身抚弄书琴。 园子里的蔬菜生长得肥美多汁,去年的谷物到现在还储存着。 经营自己的生活确实有个限度,过度的富足并非我所钦佩的。 舂捣高粱来酿造美酒,酒熟后我自己斟饮, 幼子在我身旁嬉戏,学说话还不成音。 这等事真是快乐,姑且用它来忘却官场的荣华富贵。 遥遥地望着白云,怀古之情何等深沉。 }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诗的开头描绘了堂前茂盛的树林和夏日的清凉,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好。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闲适的生活状态,停止了世俗的交往,享受着抚琴读书的乐趣。然后,提到了园中的蔬菜和储存的谷物,表现出生活的自给自足。诗人对过度的富足并不追求,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酿酒自斟、幼子嬉戏的场景,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温馨。最后,诗人望着白云,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使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又蕴含了一丝深沉的情感。

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优美,生动地展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他对简单、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