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香山寺记

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逰之胜,香山首焉。 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予亦耻之。顷予为庶子賔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闲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毎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縁会,果成就之。 噫!予早与故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誌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予。予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廻施兹寺。因请悲知僧清闲主张之,命谨幹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楼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聩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欝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燥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宴坐之安,逰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闗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 清闲上人与予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盡得知之,感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徳。而是功徳,应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徳,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逰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洏涕下。 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骞崩:“骞”(qiān),损坏、亏损的意思。
  • 庶子宾客:古代官职。
  • :同“游”。
  • 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 :(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 (jì):到,及。
  • :同“郁”。
  • 陊泐:“陊”(duò),毁坏;“泐”(lè),石头依纹理裂开。
  • 夙旧:旧交,老友。

翻译

洛阳四周郊野山水景色的优美,要数龙门为第一。龙门的十座寺庙中,作为观赏游览的胜地,香山寺是首位。香山寺损坏很久了,楼亭毁坏崩塌,佛像和僧人都暴露在外。士大夫君子们为它惋惜,我也惋惜;佛弟子们觉得耻辱,我也觉得耻辱。从前我担任庶子宾客分司东都时,生性喜爱悠闲游逛,灵奇的地方和优美的景色没有不遍览的。每次到这寺里,都感慨地有修葺完善它的愿望。到现在已经七八年了。幸好我成了这山水的主人,这是偿还初心、复辟初始愿望的时候啊。似乎是有缘分机遇,果然成就了这件事。哎呀!我早和前相国元稹在生死之间定下交情,在因果之际潜心感悟。去年秋天,元稹将要去世,把墓志铭托付给我。接着元稹家的老人描述他家的奴婢、车马、绫罗绸缎以及银鞍、玉带等物,价值应当有六七十万,作为感谢墓志铭的礼物,送到我这里。我想到平生的情分,文章不应推辞,但礼物不应收受。从秦地到洛阳,往返多次,最终没有办法,就转而施舍给这香山寺。因而请悲知僧人清闲主持这事,命令谨慎能干的将士再加以管理治理,开始从寺前亭子一座,到寺桥一座,连同桥廊七间,接着是石楼一座,连同廊六间,接着东边佛龛大屋十一间,接着南边宾院大堂一座,大小屋子共七间,凡是支撑坏损的地方补足缺失,堆积倒下的覆盖漏洞,粉刷的功夫必定精细,涂红抹白的装饰必定良好,即使是一天也一定要修葺,经过三个月就完成了。就好比是长辈毁坏的住宅,变成了导师的化城。于是佛像没有了干湿毁坏裂开的危险,寺中僧人有了往来行走和安坐的安宁,游览的人能得到休息,观看的人能有观赏之处。关塞的气象,龙潭的景象,香山的泉石,石楼的风月,和往来的人耳目一下子都变得崭新。士大夫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