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会真诗:唐代诗人元稹有《会真诗三十韵》,写了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故事,他的传奇《莺莺传》叙写同一内容。
相思债:没有偿还的男女爱情之债。
花笺:精致华丽的信笺。
钿合金钗:用黄金珠玉嵌成花纹的盒子叫钿合。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此用其曲。
人在青山外:这是从欧阳修《踏莎行》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中点化出来的。
白衣未来:此用陶潜的故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独坐东篱从菊间,适白衣送酒来,就饮尽欢。白衣,古代给官府当差的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吕:宫调名。 普天乐:曲牌名。
- 会真诗:唐代元稹作《会真记》,叙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故事,后世遂称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诗为“会真诗” 。这里指代爱情的诗篇。
- 相思债:指因相思而欠下的情感债务。
- 花笺(jiān):精致华美的纸张,多用以题诗或写信 。 象管:象牙制成的笔管,亦指精致的毛笔。
- 钿(diàn)合:用金银珠宝镶嵌的盒子。亦指嵌有金花的首饰盒子,常被作为定情信物。 金钗: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同样可作定情信物。
- 危楼:高楼。
- 白衣未来:化用陶渊明重阳节盼友人送酒的典故。这里借指友人未到 。
- 东篱:指代种菊花的地方,出自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翻译
那表达爱慕的诗篇,承载着相思的情债。手中曾用来书写情思的精美笺纸和精致毛笔,还有那定情的钿盒、金钗。大雁在明月高悬的夜空里啼叫,而我思念的人却远在青山之外。独自登上高楼,满心的忧愁无法排遣,秋风刮起,更引发了无尽的离情别绪。朋友还没有送酒过来,好在东边的菊园依然在,金黄的菊花已经抢先绽放。
赏析
这首曲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深切的秋思与离情。开篇“会真诗,相思债”点明相思主题,奠定抒情基调。“花笺象管,钿合金钗” 这些精美华丽的物品是往昔爱情的见证,如今只能徒增惆怅 。“雁啼明月中,人在青山外” 视听结合,营造出凄凉辽远的意境,将思念之人远在他乡的孤独与牵挂刻画入微。“独上危楼愁无奈,起西风一片离怀” , “独” 字尽显孤单, “危楼” 更增添了孤独的氛围,西风袭来,离情如潮水般不可遏制 。结尾 “白衣未来,东篱好在,黄菊先开” 化用典故,用菊花自开之景,更衬出在佳节之际等待友人的落寞之情,余味悠长,情景交融间勾勒出一幅充满秋思、孤寂又深情的画卷 。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
张可久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商调 · 梧叶儿 · 正月 》 —— [ 元 ] 无名氏
- 《 红绣鞋 · 中吕 · 晚秋 》 —— [ 元 ] 李致远
- 《 南吕 · 金字经 · 重到湖上 》 —— [ 元 ] 任昱
- 《 阳春曲 · 中吕 · 题情 》 —— [ 元 ] 白朴
- 《 中吕 ·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 · 旅中 》 —— [ 元 ] 顾德润
- 《 中吕 · 卖花声 · 客况 》 —— [ 元 ] 张可久
- 《 落梅风 》 —— [ 元 ] 张可久
- 《 凭栏人 ·越调 · 闺怨 》 —— [ 元 ] 王元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