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蔓应举
四海重贡献,珠赆称至珍。
圣朝开礼闱,所贵集嘉宾。
若生在世间,此路出常伦。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憧憧车马徒,争路长安尘。
万目视高天,升者得苦辛。
况子当少年,丈人在咸秦。
出门见宫阙,献赋侍朱轮。
有贤大国丰,无子一家贫。
男儿富邦家,岂为荣其身。
煌煌文明代,俱幸生此辰。
自顾非国风,难以合圣人。
子去东堂上,我归南涧滨。
愿君勤作书,与我山中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赆(jìn):指送别时赠给的财物。
-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 常伦:常条理。
- 憧憧(chōng chōng):往来不绝的样子。
- 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
翻译
天下都看重进献贡献,珍珠财宝被称作极其珍贵的东西。圣明的朝代开启科举考试,所重视的是聚集杰出之人。如果生在这世间,这条科举之路超出平常的道理。一个人考中进士甲科,整个家族都光彩新鲜。来来往往的车马之人,在长安的尘土中争相赶路。众人的眼睛仰望高高的天空,那些升腾的人是多么辛苦。何况你正当少年,你的长辈在咸秦之地。出门就看见宫阙,献上辞赋侍奉贵人的车乘。有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繁荣,没有子嗣一个家族就会贫寒。男儿使国家富裕,哪里只是为了让自己荣耀。辉煌的文明时代,都有幸生于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并非国家的风尚,难以符合圣人。你去东边的朝堂上,我回到南边的山涧旁。希望你勤奋写信,与我做山中的邻居。
赏析
这首诗围绕薛蔓应举之事展开。诗人描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以及科举之路的艰辛,同时强调了个人成就与家族荣光的紧密联系。诗中既表达了对薛蔓的期望与鼓励,希望他能在科举中获得成功,也传达出一种对时代和自身的思考。通过“四海重贡献”“圣朝开礼闱”等描写,展现出当时的社会氛围;“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凸显科举的重要性。整体语言质朴而饱含深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