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七首(第一、二、四首一作王贞白诗)
所属合集
注释
注释
-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居住于此,这里指代失宠宫女居住的冷宫。
- 凤辇(niǎn):皇帝乘坐的车驾 。
- 巡狩(shòu):帝王出行巡视各地。
- 骅骝(huá liú):骏马名。
- 紫游缰:紫颜色的马缰绳,借指贵公子所乘的马。
- 翠黛:女子青黑色的眉毛。
- 隋家堤:指隋朝大运河堤岸。隋炀帝时沿运河两岸广植柳树。
- 黄金穟(suì):指柳枝上初出的嫩黄色细叶,如同穗状。
翻译
其一: 柳枝相互交错,阴影重重地笼罩着长门宫,那鲜嫩的颜色曾经也沾染过雨露的恩泽。皇帝的车驾不再来到,春天也即将过去,只空留下黄莺的啼鸣声一直持续到黄昏。
其二: 水边的宫殿年年都先得到杨柳的芬芳,那柔软的枝条偏偏还招惹上御炉散发的香气。如今皇帝经常外出巡视各地,辇车走过的道路边杨柳没有了树荫,只有绿草疯长。
其三: 华丽如美玉般的楼阁烟雾淡薄,遮不住杨柳的芬芳,金屋中寒意轻浅,柳枝的翠带悠长。年轻的公子骑着骏马去往何处?这杨柳的绿荫倒是能够系住他的马匹。
其四: 柳树嫩叶刚刚长齐,还经受不住寒冷,微风轻拂时,不时地撩动着白玉栏杆。当年君王离开的时候曾有人攀折柳枝,柳枝仿佛哭泣着伤心春天离去,使得那如黛的绿色都变得残破。
其五: 杨柳枝微微泛黄才刚刚绽出,还没有形成浓荫,与锦绣门窗、珠帘子相互映衬,显得幽深。总是遗憾那早开的梅花极为无赖,早早地就把春色展现到了前林之外。
其六: 隋朝大运河堤岸上的杨柳已经化为尘土,汉朝将军营边也不再有往日的春景。杨柳现在只在江南和塞北,与酒旗相伴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其七: 田间小路上、河边有成千上万的柳枝,因为害怕寒冷、担忧雨水,全都低垂着。嫩黄的细叶还很短,就被人大量攀折,真怨恨那东风吹得人们都皱起了眉头 。
赏析
这组《折杨柳》七首诗,围绕杨柳这一意象,以宫中、市井、边塞等不同场景为背景,言情状物,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情感。
从情感主题来看,通过描绘杨柳在不同境遇中的姿态和遭遇,既有对宫廷中女子命运的叹惋,如“枝枝交影锁长门”以被冷落的长门宫旁杨柳暗示宫女失宠的悲哀。又借杨柳抒发对时光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像 “隋家堤上已成尘,汉将营边不复春” 通过隋朝堤岸和汉将营边杨柳今昔变化,展现历史的沧桑。此外,还有对自然物候的细腻描写以及以杨柳寄寓普通人的情感种种。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如昔日杨柳得宠于君王时“嫩色曾沾雨露恩”“柔条偏惹御炉香”,与如今“凤辇不来春欲尽”“辇路无阴绿草长”形成鲜明的盛衰对比,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冲击力。同时,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如“泣雨伤春翠黛残” 将杨柳拟人化,使景物带有了愁怨情绪,生动表现出情感的纠结。用词方面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如“锁”“惹” 等字,把杨柳与环境、人物情感的关联刻画得精准入微,整首诗意境凄美哀婉,营造出一种含情绵缈又韵味悠长的氛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