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七首(第一、二、四首一作王贞白诗)

枝枝交影锁长门,嫩色曾沾雨露恩。 凤辇不来春欲尽,空留莺语到黄昏。 水殿年年占早芳,柔条偏惹御炉香。 而今万乘多巡狩,辇路无阴绿草长。 玉楼烟薄不胜芳,金屋寒轻翠带长。 公子骅骝往何处,绿阴堪系紫游缰。 嫩叶初齐不耐寒,风和时拂玉栏干。 君王去日曾攀折,泣雨伤春翠黛残。 微黄才绽未成阴,绣户珠帘相映深。 长恨早梅无赖极,先将春色出前林。 隋家堤上已成尘,汉将营边不复春。 只向江南并塞北,酒旗相伴惹行人。 陌上河边千万枝,怕寒愁雨尽低垂。 黄金穟短人多折,已恨东风不展眉。
拼音

所属合集

#折杨柳

注释

折杨柳:即词牌《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妓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蹋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居住于此,这里指代失宠宫女居住的冷宫。
  • 凤辇(niǎn):皇帝乘坐的车驾 。
  • 巡狩(shòu):帝王出行巡视各地。
  • 骅骝(huá liú):骏马名。
  • 紫游缰:紫颜色的马缰绳,借指贵公子所乘的马。
  • 翠黛:女子青黑色的眉毛。
  • 隋家堤:指隋朝大运河堤岸。隋炀帝时沿运河两岸广植柳树。
  • 黄金穟(suì):指柳枝上初出的嫩黄色细叶,如同穗状。

翻译

其一: 柳枝相互交错,阴影重重地笼罩着长门宫,那鲜嫩的颜色曾经也沾染过雨露的恩泽。皇帝的车驾不再来到,春天也即将过去,只空留下黄莺的啼鸣声一直持续到黄昏。

其二: 水边的宫殿年年都先得到杨柳的芬芳,那柔软的枝条偏偏还招惹上御炉散发的香气。如今皇帝经常外出巡视各地,辇车走过的道路边杨柳没有了树荫,只有绿草疯长。

其三: 华丽如美玉般的楼阁烟雾淡薄,遮不住杨柳的芬芳,金屋中寒意轻浅,柳枝的翠带悠长。年轻的公子骑着骏马去往何处?这杨柳的绿荫倒是能够系住他的马匹。

其四: 柳树嫩叶刚刚长齐,还经受不住寒冷,微风轻拂时,不时地撩动着白玉栏杆。当年君王离开的时候曾有人攀折柳枝,柳枝仿佛哭泣着伤心春天离去,使得那如黛的绿色都变得残破。

其五: 杨柳枝微微泛黄才刚刚绽出,还没有形成浓荫,与锦绣门窗、珠帘子相互映衬,显得幽深。总是遗憾那早开的梅花极为无赖,早早地就把春色展现到了前林之外。

其六: 隋朝大运河堤岸上的杨柳已经化为尘土,汉朝将军营边也不再有往日的春景。杨柳现在只在江南和塞北,与酒旗相伴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其七: 田间小路上、河边有成千上万的柳枝,因为害怕寒冷、担忧雨水,全都低垂着。嫩黄的细叶还很短,就被人大量攀折,真怨恨那东风吹得人们都皱起了眉头 。

赏析

这组《折杨柳》七首诗,围绕杨柳这一意象,以宫中、市井、边塞等不同场景为背景,言情状物,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情感。

从情感主题来看,通过描绘杨柳在不同境遇中的姿态和遭遇,既有对宫廷中女子命运的叹惋,如“枝枝交影锁长门”以被冷落的长门宫旁杨柳暗示宫女失宠的悲哀。又借杨柳抒发对时光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像 “隋家堤上已成尘,汉将营边不复春” 通过隋朝堤岸和汉将营边杨柳今昔变化,展现历史的沧桑。此外,还有对自然物候的细腻描写以及以杨柳寄寓普通人的情感种种。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如昔日杨柳得宠于君王时“嫩色曾沾雨露恩”“柔条偏惹御炉香”,与如今“凤辇不来春欲尽”“辇路无阴绿草长”形成鲜明的盛衰对比,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冲击力。同时,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如“泣雨伤春翠黛残” 将杨柳拟人化,使景物带有了愁怨情绪,生动表现出情感的纠结。用词方面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如“锁”“惹” 等字,把杨柳与环境、人物情感的关联刻画得精准入微,整首诗意境凄美哀婉,营造出一种含情绵缈又韵味悠长的氛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段成式

唐齐州临淄人,世居荆州,字柯古。段文昌子。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尤深于佛书。累迁尚书郎。历吉州刺史、太常少卿。懿宗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解印,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于以四六文撰写奏章公文,三人皆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又撰有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