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
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古寺历头陀,奇峰扳祝融。
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
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
远郡多暇日,有诗访禅宫。
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濛。
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忽忆吴兴郡,白蘋正葱茏。
愿言挹风采,邈若窥华嵩。
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焰红。
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
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古来赏音者,燋爨得孤桐。
拼音
注释
昔事:一作“昔日”。
扳祝融:一作“攀祝融”。
图穹崇:一作“而穹崇”。
耸峭绝:一作“崇峭绝”。
狙公:一作“猿公”。按狙公宜斥赋芧者,而《越绝书》有猿公。张平子赋《南都》,有“猿父长啸”之句。繇是而言,谓猿为公旧矣。
宵焰红:一作“烧焰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舍:学舍,书斋。这里指佛寺。
- 骋望:放眼远望。
- 秋蓬:秋天的蓬草,因被风所吹,四处飘荡,常用来比喻行踪不定的人。
- 头陀: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
- 祝融:传说中的火神,又指衡山的最高峰。
- 衣裓(gé):衣襟。
- 雕虫:指辞赋的小技。
- 抢榆:《庄子·逍遥游》中说“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后以“抢榆”比喻识浅志小,亦作“枪榆”。
- 陵厉:超越,凌厉。
- 覆篑(kuì):倒一筐土。
- 穹崇:高貌。
- 飓母:飓风发生前的征兆,一般指气旋来临前的云。
- 狙公:古代喜养猿猴的人。
- 挹(yì):汲取,这里有欣赏、仰慕之意。
- 华嵩:华山与嵩山。
翻译
过去在庐山的事已很遥远,佛寺在虎溪东边。早晨的阳光照着瀑布的水,楼阁处在虹霓之中。放眼远望羡慕那游动的云朵,抖动衣服就像那秋天的蓬草。关闭旧房对着松间明月,远远的思绪在江风中吟咏。古老的寺庙经历了众多苦行僧,奇特的山峰可攀登祝融峰。向南登上小桂岭,回头却望着回归边塞的大雁。衣襟中收藏着文章,自己说在学习辞赋小技。想着像蝉一样飞起超越,倒一堆土以求达到高大。远方的郡县有很多闲暇的日子,有诗作就去拜访禅院。石门高耸陡峭险峻,竹子围起的院子包含着模糊迷茫。幽微的声响从岩石上的泉流滴下,晴朗时分的芬芳在野外草丛飘拂。海上的云朵高挂像飓风的前兆,山中的野果属于养猿的人。忽然想起吴兴郡,那里的白蘋正郁郁葱葱。希望能汲取那风采,仿佛远远地就能看到华山与嵩山。桂江夏天波涛汹涌湍急,火山夜里火焰通红。三件袈裟都被菌菇上的露水沾湿,一根锡杖在飞烟中穿过。不要说只是个翻译的人,不能成为文雅的英雄。自古以来懂得欣赏音乐的人,通过烧火都能得到好的桐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僧方及南一路上的见闻和经历,展现了诸多景色与情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如庐山、瀑水、楼阁、云、月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壮美而又略带空灵的氛围,也有对僧方及南的行径和其志趣追求的刻画。“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等句,表现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情境。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方及南的期许和赞赏,也寄寓了自己对人生和志向的思考。全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