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巣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 杜甫
巣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巻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拼音

译文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爱惜巣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注释

题注:巢父字弱翁,冀州人,与李白等隐徂徕,号「竹溪六逸」。 诗卷长流:一本云:「书卷长携」。 珊瑚树:一作「三珠树」。 「春寒野阴风景暮」:一作「花繁草青春日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一作「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引归路」。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一作「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一本云:「我拟把袂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露」。 月照席:一作「月点席」。 「南寻禹穴见李白」:一本云:「若逢李白骑鲸鱼」。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是唐代诗人杜少陵作品。此诗为作者即席为巢父所赋,诗中对其归隐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对其远行寄予了真诚的祝福,并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此诗写巣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少陵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大致分四个层次。第一层:「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人海随烟雾。诗卷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这四句叙述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巣父东游,志在遁世求仙,因此这几句多提到神仙之事。 第二层:「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这四句写的是诗人对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龙蛇山泽,状其归隐之迹。春寒野阴,记其别去之时。蓬莱征路,预言其当有志同道合之人指点。 第三层:「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这四句言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且归隐之心已决。世人不了解巢父才作出爱惜而苦留的举动。说富贵如草露,说明巣父独有仙骨。 第四层为最后六句。「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四句写蔡侯置酒为巢父饯行的情景;「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两句写请巢父转达对太白的问候,点明题中的「兼呈李白」,从侧面点出了太白与少陵之间的深厚情谊。置酒者是蔡侯,惆怅者是少陵,寄书道讯者是巢父,宾主一齐点明收尾。 全诗结构严密,句式富于变化,意蕴悠长。正如谢四溟所说:「拙句不失大体,巧句不害正气,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少陵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巣父:人名,将作大匠,生平事迹不详。
  • 谢病:托病引退。

翻译

孔巢父摇头不愿意停留,将要向东到大海去追随烟雾。他的诗篇会长久地在天地间流传,那钓竿想要去拂弄珊瑚树。深深的山林和广阔的湖泽龙蛇都远去了,春天寒冷野外阴暗景色已近黄昏。蓬莱的织女驾着云车回来,指点着虚无的方向就是前行的路。本来就是您身上有仙骨,世间的人哪里知道其中的缘故。可惜我只想苦苦挽留您,富贵又怎比得上那草头上的露水。蔡侯是安静的人且情意深厚,在清夜里摆酒在堂前。停止弹琴后惆怅地看着月光照着宴席,几年后会寄给我那空中飞来的书信。到南边去寻找禹穴并见到李白,问问他你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孔巢父并兼呈李白之作。诗中描绘了孔巢父将要出海远游的情景,如“巣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巻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凸显其才华与志趣。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孔巢父的挽留与不舍,对其仙骨的赞赏。结尾处则表达了对友人通信的期待及对李白的挂念。整体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生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