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另一更浅显译法】
孔子说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子住,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赏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夷:夷(yí)是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九夷即东方的九个少数民族部落,此泛指东方少数民族地区。
- 陋:这里指物质条件匮乏、生活环境闭塞落后。
-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
翻译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简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又怎么会简陋呢?”
赏析
这段文字简短却蕴含深刻哲理。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想居住在九夷地区,凸显出他不被物质环境的简陋所影响,有着超越现实条件追求精神富足的境界。面对他人担忧九夷地区环境简陋不适合居住的说法,孔子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回应。这反映出在孔子心中,一个地方的“陋”与“不陋”并非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居住者的品德与修养。君子秉持高尚的德行与智慧,能够以精神力量改善、提升周围的环境,使原本匮乏之地也充满价值与意义。此语后来也常被用来表明真正的君子能安贫乐道,凭借自身的道德光辉改变外在境遇,具有很强的精神感染力与启发性。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季氏篇 》 —— [ 周 ] 孔子
- 《 槃操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尧曰篇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