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古文尚书·周书·旅獒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 曰:「呜呼!明王慎德,西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拼音

所属合集

#廉政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旅:西方的部落。
  • 獒(áo):一种高大凶猛的狗。
  • 太保:官职名。
  • 九夷八蛮:泛指当时边疆的少数民族部落。
  • 厎(zhǐ):致,送达。
  • :其。
  • :劝诫。
  • :归服,朝拜。
  • :全,都。
  • 方物:地方特产。
  • :显示。
  • :废弃。
  • 展亲:加深亲属间的感情。
  • 狎侮:轻慢侮辱。
  • :无,不。
  • :正。
  • 玩人:以戏弄他人为乐。
  • 玩物: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
  • :正道。
  • 百度:各种事情。
  • 无益:指无益的事情,如玩乐等。
  • 用物:日常用品。
  • 土性:适合生长的地理环境。
  • :来,到。这里指归服。
  • 迩人:近处的百姓。
  • 夙夜:早晚,日夜。
  • 罔或:没有。
  • :注重,慎重。
  • 篑(kuì):盛土的筐子。
  • :实行。

翻译

周武王战胜殷商后,便与九夷八蛮开通了交往的道路。西方旅族送来一头大獒犬,太保召公奭于是写了《旅獒》,用来规谏周武王。

(召公奭)说:“啊!贤明的君王慎重修德,四方的少数民族都会前来归附。不论远近,都进献地方特产,这些特产不过是衣裳、饮食、器具、用品之类。君王要向异姓邦国显示用德使远方来归的道理,不可荒废他们的职贡;把美玉分给同姓的诸侯国,适时地通过这些举措来加深亲情。人们看重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品德高尚之人所拥有的物品!德高之人不会轻慢侮辱他人。轻慢侮辱君子,就不能让人们全心全意;轻慢侮辱小人,就不能让他们竭尽全力。不沉湎于声色,各种政事就能走上正轨。以戏弄他人为乐会丧失德行,沉迷于喜爱的物品会丧失志向。人的志向要靠正道得以安宁,言语要以正道来交流。不做无益之事来损害有益之事,功业才能成就;不看重奇异物品而轻视日常用品,百姓生活才能富足。犬马如果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就不要畜养,珍禽奇兽不畜养在国中,不珍贵远方的奇物,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所珍贵的只有贤才,近处的百姓就会安宁。啊!要日夜不敢懈怠,不注重小节,最终会损害大的美德。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成功。如果切实实行这些道理,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你的王位就能世代相传。”

赏析

本文旨在提醒统治者崇尚道德,切不可玩物丧志,要把重点放在修德勤业、任用贤才、重视民生上。文章开篇说明写作缘由,即西方旅族贡献獒犬引发劝诫之事。接着展开论述,强调明王以德治国,远方会来归顺并献方物,赏赐亲族要以显示德行。随后着重阐述不可狎侮他人、不沉迷声色玩物、注重德行修养等重要观点,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样形象的比喻说明注重细节、坚持到底对于修养大德的重要性。整体上,文章观点鲜明,论述层层递进,包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和道德修养理念,语言古朴庄重,具有深远的警世意义 。

王肃

王肃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南) 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经学家,司徒王朗之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 王肃出身东海王氏,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后升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后历任广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曹芳被废时,他以迎接曹髦继位。又帮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再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卫将军,谥号景侯。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子。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王肃师从大儒宋忠,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等以宣扬道德价值,将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 王肃不仅在经典的注释上与郑学针锋相对,并取得官方学术地位。同时,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为他的思想确立理论根据,他借“圣人”孔子及其子孙之口,伪造《孔丛子》、《圣证论》。这些言论虽然大多出自前人之书,看似抄录,却有不少改动,有许多他自己的话。他用圣人的话来立论,是儒家经典地位尊崇形式下的一种手段;是借圣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 他在《孔子家语》及《孔丛子》中,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论述治国思想、方法,以及用人等重大问题。而在尊崇孔子儒学的名义下,把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包含进去,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融合体,这也是王肃在学术上压倒郑玄,能够列于学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出经学向玄学过渡的时代思想特色。 王肃除了注释经典,伪造《孔丛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还针对时事,频频向统治者建议,又表现出儒家入世的积极态度。王肃的学术活动不仅使人们怀疑郑玄经学的权威性,更影响了王弼、何晏等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维护传统的儒家学说,把道家的天道观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合到儒家中来,反映出汉魏之际的儒学向道家学说靠拢,可以说是学术风气转变的先导。 《隋书·经籍志》著录王肃作品二十余种,一百九十余卷,皆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其佚作有:《周易王氏注》、《礼记王氏注》、《尚书王氏注》各二卷,《周易王氏音》、《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丧服经传王氏注》、《王氏丧服要记》、《春秋左传王氏注》、《论语王氏义说》、《孝经王氏解》、《圣证论》、《王子正论》各一卷,《毛诗王氏注》四卷,共计十五种二十一卷。此外,还有《孔子家语》,其注本今传。还有议论朝廷的典制、郊祀、宗庙、轻重等的作品共百馀篇。在汉张霸所伪造的百两《尚书》亡佚后又伪造了今本《伪古文尚书》。 另《全三国文》也记载王肃曾为《书》、《诗》、《论语》、《三礼》、《左氏春秋传》作注解,还撰定其父王朗所作的《易传》,在官方都得到推行。还有《圣证论》十二卷,《政论》十卷,文集五卷。 《全三国文》还收录有《格虎赋》、《请为大司马曹真临吊表》、《奉诏为瑞表》、《论秘书丞郎表》、《秘书不应属少府表》、《表》、《贺瑞应表》、《谏征蜀疏》、《陈政本疏》、《请山阳公称皇配谥疏》、《上疏请恤役平刑》、《祭议》、《又奏》、《议祀圆丘方泽宜宫县乐八佾舞》、《又议》、《郊庙乐舞议》、《告瑞祀天宜以地配议》、《祀社议》、《祀五郊六宗及厉殃议》、《已迁主讳议》、《诸王国相宜为国王服斩衰议》、《王侯在丧袭爵议》、《吊陈群母议》、《腊议》、《答尚书难》、《答刘氏弟子问》、《答尚书访》、《答武竺访》、《广平太守下教问张臻家》、《与广陵太守书》、《孔子家语解序》、《宗庙颂》、《贺正仪》、《纳徵辞》、《家诫》。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