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古文尚书·周书·旅獒
所属合集
名句
注释
- 西旅:西方的部落。
- 獒(áo):一种高大凶猛的狗。
- 太保:官职名。
- 九夷八蛮:泛指当时边疆的少数民族部落。
- 厎(zhǐ):致,送达。
- 厥:其。
- 训:劝诫。
- 宾:归服,朝拜。
- 毕:全,都。
- 方物:地方特产。
- 昭:显示。
- 替:废弃。
- 展亲:加深亲属间的感情。
- 狎侮:轻慢侮辱。
- 罔:无,不。
- 贞:正。
- 玩人:以戏弄他人为乐。
- 玩物: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
- 道:正道。
- 百度:各种事情。
- 无益:指无益的事情,如玩乐等。
- 用物:日常用品。
- 土性:适合生长的地理环境。
- 格:来,到。这里指归服。
- 迩人:近处的百姓。
- 夙夜:早晚,日夜。
- 罔或:没有。
- 矜:注重,慎重。
- 篑(kuì):盛土的筐子。
- 迪:实行。
翻译
周武王战胜殷商后,便与九夷八蛮开通了交往的道路。西方旅族送来一头大獒犬,太保召公奭于是写了《旅獒》,用来规谏周武王。
(召公奭)说:“啊!贤明的君王慎重修德,四方的少数民族都会前来归附。不论远近,都进献地方特产,这些特产不过是衣裳、饮食、器具、用品之类。君王要向异姓邦国显示用德使远方来归的道理,不可荒废他们的职贡;把美玉分给同姓的诸侯国,适时地通过这些举措来加深亲情。人们看重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品德高尚之人所拥有的物品!德高之人不会轻慢侮辱他人。轻慢侮辱君子,就不能让人们全心全意;轻慢侮辱小人,就不能让他们竭尽全力。不沉湎于声色,各种政事就能走上正轨。以戏弄他人为乐会丧失德行,沉迷于喜爱的物品会丧失志向。人的志向要靠正道得以安宁,言语要以正道来交流。不做无益之事来损害有益之事,功业才能成就;不看重奇异物品而轻视日常用品,百姓生活才能富足。犬马如果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就不要畜养,珍禽奇兽不畜养在国中,不珍贵远方的奇物,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所珍贵的只有贤才,近处的百姓就会安宁。啊!要日夜不敢懈怠,不注重小节,最终会损害大的美德。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成功。如果切实实行这些道理,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你的王位就能世代相传。”
赏析
本文旨在提醒统治者崇尚道德,切不可玩物丧志,要把重点放在修德勤业、任用贤才、重视民生上。文章开篇说明写作缘由,即西方旅族贡献獒犬引发劝诫之事。接着展开论述,强调明王以德治国,远方会来归顺并献方物,赏赐亲族要以显示德行。随后着重阐述不可狎侮他人、不沉迷声色玩物、注重德行修养等重要观点,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样形象的比喻说明注重细节、坚持到底对于修养大德的重要性。整体上,文章观点鲜明,论述层层递进,包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和道德修养理念,语言古朴庄重,具有深远的警世意义 。
王肃
王肃的其他作品
- 《 伪古文尚书 · 商书 · 说命(中) 》 —— [ 三国 ] 王肃
相关推荐
- 《 与公肃甥书 》 —— [ 清 ] 顾炎武
- 《 上刘右相书 》 —— [ 唐 ] 王勃
- 《 盐铁论 · 后刑第三十四 》 —— [ 汉 ] 桓宽
- 《 朱熹题白云岩书院对联 》 —— [ 宋 ] 朱熹
- 《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 [ 南北朝 ] 范晔
- 《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 》 —— [ 秦 ] 吕不韦
- 《 资治通鉴·陈纪 》 —— [ 宋 ] 司马光
- 《 学治臆说·用亲不如用友 》 —— [ 清 ] 汪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