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小蓬莱

· 张岱
小蓬莱在雷峰塔右,宋内侍甘升园也。奇峰如云,古木蓊蔚,理宗常临幸。有御爱松,盖数百年物也。自古称为小蓬莱。石上有宋刻“青云岩”、“鳌峰”等字。今为黄贞父先生读书之地,改名“寓林”,题其石为“奔云”。余谓“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色黝黑如英石,而苔藓之古,如商彝周鼎入土千年,青绿彻骨也。贞父先生为文章宗匠,门人数百人。一时知名士,无不出其门下者。余幼时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无异也。天启丙寅,余至寓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今当丁西,再至其地,墙围俱倒,竟成瓦砾之场。余欲筑室于此,以为东坡先生专祠,往鬻其地,而主人不肯。但林木俱无,苔藓尽剥。“奔云”一石,亦残缺失次,十去其五。数年之后,必鞠为茂草,荡为冷烟矣。菊水桃源,付之一想。 张岱《小蓬莱奔云石》诗: 滇茶初着花,忽为风雨落。簇簇起波棱,层层界轮廓。 如蝶缀花心,步步堪咀嚼。薜萝杂松楸,阴翳罩轻幕。 色同黑漆古,苔斑解竹箨。土绣鼎彝文,翡翠兼丹ぬ。 雕琢真鬼工,仍然归浑朴。须得十年许,解衣恣盘礴。 况遇主人贤,胸中有丘壑。此石是寒山,吾语尔能诺。
拼音

所属合集

#西湖梦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内侍:在宫廷中侍奉帝王的官员。
  2. 蓊蔚(wěng wèi):草木茂盛的样子。
  3. 临幸:指帝王亲临。
  4. 御爱松:皇帝喜爱的松树。
  5. 滇茶:云南产的一种茶花。
  6. 棱棱(léng léng):形容物体表面有棱角。
  7. 商彝周鼎: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极为珍贵,这里用以形容苔藓古老。
  8. 黧黑(lí hēi):脸色黑黄。
  9. 髭须(zī xū):胡须。
  10. 河目海口:形容人的眼睛像河一样长,嘴像海一样宽阔,通常用来形容相貌奇特。
  11. 酬酢(chóu zuò):交际应酬。
  12. 窀(zhūn):指墓穴,这里“窀先生遗蜕”意思是埋葬着先生的遗体。
  13. 人琴之感:表示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14. 鬻(yù):卖,这里“往鬻其地”指向地主购买土地。
  15. 残缺失次:残缺不全,失去原来的次序。
  16. 鞠(jū):变成。
  17. 薜萝(bì luó):两种植物,这里泛指野生植物。
  18. 松楸(sōng qiū):松树与楸树,常指代墓地上的树木。
  19. 阴翳(yīn yì):树荫。
  20. 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21. 丹ぬ:原文有误,应是“丹雘(huò)”,一种红颜料。
  22. 盘礴(pán bó):箕踞而坐,指自由自在地欣赏、盘桓。

翻译

小蓬莱在雷峰塔的右边,是宋朝内侍甘升的园子。园里奇异的山峰像云朵一般,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宋理宗常常到此游玩。园中有一棵御爱松,大概已有数百年树龄了。此地自古就被称作小蓬莱。石头上有宋朝时刻的“青云岩”“鳌峰”等字样。如今这里是黄贞父先生读书的地方,改名为“寓林”,先生给其中一块石头题名为“奔云”。我认为“奔云”这名字说出了石头的情状,但没有道出它内在的神韵。这块石头就像一朵云南茶花,仿佛是被风雨吹落,一半陷入泥土之中,花瓣分明,有三四层褶皱。人走到石头中间,就好像蝴蝶钻进了花心,身上没有一处不被点缀。石头颜色黑得像英石,而其上的苔藓古老得如同商周时期的青铜彝鼎埋入土里上千年,透着彻骨的青绿。

贞父先生是文章大家,门下有数百学生。当时的知名人士,无一不是出自他的门下。我年幼时跟着祖父去拜访先生。先生脸色黑黄,胡须很多,脸颊长满毛,眼睛又长又阔,嘴巴很大,眉毛突出鼻梁高耸,张嘴总带着笑意。与人交际应酬时,方方面面都能应对自如。他耳朵听着客人讲话,眼睛看着送来的文书,手里写着回信,嘴上还吩咐着奴仆,各种事情纷杂而来,他从来没有出过一点差错。客人来了,无论身份贵贱,都提供家常饭菜招待,晚上就和客人睡在同一张床上。我有一个随从去了,此人很不整洁卫生,先生对待他的饮食起居也没有任何不同。

天启丙寅年,我来到寓林,那里的亭台楼阁已经倒塌,堂中埋葬着先生的遗体,我不禁涌起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如今到了丁酉年,我再次来到此地,围墙都已倒塌,这里竟然变成了一片瓦砾场。我想在这里建造房屋,作为专门祭祀东坡先生的祠堂,前去想买下这块地,可是地主不肯。现在这里树木都没有了,苔藓也全被剥掉。“奔云”这块石头,也残缺不全,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少了一半。再过几年,这里肯定会长满茂密的野草,只剩下冷冷的烟雾了。曾经的美好如同菊水桃源,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幻想了 。

张岱《小蓬莱奔云石》诗:云南茶花刚开花,忽然就被风雨吹落。花瓣层层堆叠起波浪般的棱角,呈现出清晰的轮廓。人在其中行走如蝴蝶般点缀在花心中,每一步都值得细细品味。薜萝和松楸相互交错,树荫像轻轻的幕布笼罩着。石头颜色如同古旧的黑漆,苔藓如竹笋剥落的外皮那样独特。表面的纹理好似古老鼎彝上的锈迹,又像镶嵌着翡翠和丹砂。这石头的雕琢如鬼斧神工,可又保留着浑然质朴的特质。需要大概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脱衣自在地在此赏玩徘徊。况且遇到贤能的主人,他胸中有山水丘壑。这石头就像寒山一样有风骨,我说的话你应该能理解认可。

赏析

本文是张岱对小蓬莱这一景点变迁的记述。文章先介绍小蓬莱的历史渊源,它原本是宋内侍甘升园,曾受帝王临幸,有御爱松等古迹,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接着描述如今成为黄贞父先生读书地“寓林”时的景色,尤其对“奔云”石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石头的形态仿若眼前。通过对石头的刻画,展现出此地曾经的清幽雅致。

同时,文中也穿插描写了黄贞父先生的形象与为人。先生才学出众、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从接待客人的种种细节,可看出他对贤才的爱重与包容,使文章在写景之外,更增添了一份人情味道。

随着时间推移,作者多次到访,目睹寓林从盛转衰,从繁华变为瓦砾场,这种今昔对比,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对曾经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之情。诗中则进一步描绘奔云石的奇异美妙以及作者对其的喜爱,期望有机会能长久欣赏,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难以留存的无奈。整体而言,本文融写景、叙事、人物描写、抒情于一体,语言简洁生动又富有韵味,是一篇饱含深情与思考的佳作。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