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 杜甫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鼎湖: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这里借指唐肃宗去世。读音:(dǐng hú)
  • 象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读音:(xiàng quē)
  • 宪章:典章制度。读音:(xiàn zhāng)
  • 反侧:指不安定的人。读音:(fǎn cè)
  •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读音:(jīng lún)
  • 天步:国运。读音:(tiān bù)
  • 羽翮:鸟的翅膀,这里指军队。读音:(yǔ hé)
  • 北极:指北极星,喻指朝廷。
  • 漏鼓:报时的鼓。读音:(lòu gǔ)
  • 玉帐术:用兵之术。读音:(yù zhàng shù)
  • 白蘋:水中浮草。读音:(bái píng)

翻译

遥远地瞻望鼎湖方向,皇宫前的望楼典章制度已更新。 四海之内仍然有诸多灾难,中原地区怀念着旧时的忠臣。 (严公)能顺应时势安抚不安定之人,往昔就有筹划治理国家的才能。 怀着感激之心辅助国运,从容不迫地平定边塞的战尘。 像鸟儿南归展翼一般,(严公)欲回朝效力,朝廷也如同北极星般期待着他。 报时的鼓声还在让人思念白天,宫中的黄莺已不再婉转啼鸣春天。 (您离去后)只留下用兵之术,这让锦城的人忧愁万分。 阁道通向皇宫,江边水潭边隐藏着白蘋。 我这一生难道要终老在蜀地吗?若不死定会回到长安。 您若能登上台辅之位,面对危难切不可顾惜自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送别严公入朝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严公的敬仰和期望,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开篇通过“鼎湖”“象阙”等词点明了时代背景,随后赞扬了严公的才能和功绩,以及他对国家的重要性。“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等句,充分体现了严公的能力和忠诚。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如“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表现出对严公离去的不舍和担忧。最后,诗人对严公寄予厚望,希望他在朝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