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曲江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乱后:指社会动荡战乱之后。
  •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著名游览胜地 。
  • 曲水滨曲水(qū shuǐ),是弯曲的水流。滨指水边。曲水在古代是文人雅士流觞饮酒的地方,因水流曲折得名。曲水滨即曲江的岸边。
  • 探春人:春天外出观赏风光、探寻春意的人。

翻译

回忆往昔曾经在曲江的岸边游玩,春天到来的时候总是有很多来探寻春意的人。如今游春的人都已不见踪迹,空荡荡的场地依旧还在,即便是春已深浓,这里却再也没有往日那种春天该有的热闹与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后曲江荒芜冷落景象的无限感慨。诗的开篇“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将读者带回到昔日曲江热闹的春天,彼时游人如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后文的变化埋下伏笔。后两句“游春人静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陡然一转,眼前只见空荡荡的场地,曾经熙熙攘攘的游春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已经是春深时节,但是曲江却毫无生气,完全没有了往日春天的繁华热闹。诗人通过今昔鲜明的对照,不直接写战争的残酷,却从曲江由盛到衰的变化中,委婉而深刻地反映出社会战乱给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带来的巨大创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盛世不再的哀伤,蕴含着深深的黍离之悲。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悲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现实的无奈与怅惘 。

羊士谔

羊士谔

唐河南洛阳人,字谏卿。德宗贞元元年进士。顺宗时累迁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宪宗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坐诬论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工诗,以典重称。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