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寄友人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 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隙地:空闲的土地。
  • 营生:谋生,维持生计。
  • ****翳(yì):遮蔽。

翻译

在这幽深的山里有很多空闲的土地,可我却没有能力去耕种桑麻。不是我谋生的本事笨拙,只是因为整日忙着构思诗句。破旧的窗户,风把烛光吹得摇曳不定像是被遮蔽;月光穿过漏雨的屋顶照到了我的床上。我的友人得知这些情况应该会笑话我吧,如此辛勤却还没能让自己的理想之道光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清苦生活以及执着于诗歌创作的状态。开篇表明无力耕种营生,原因是忙于觅句,体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专注。“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 用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居住环境的简陋破败,进一步突出诗人生活的艰苦。最后设想友人的 “相笑”,更显诗人在艰难处境下坚守文学创作与理想信念,虽道路未光,但这份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令人动容,全诗于质朴中蕴含深厚情感与坚定志向 。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