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八 · 龙山放灯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 万历辛丑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
- 剡(yǎn):削。
- 丹雘(huò):红色颜料。
- 磴(dèng)道:登山的石径。
- 树杪(miǎo):树梢。
- 浴浴:形容水盛大的样子。
- 熊熊:光焰旺盛貌。
- 斛(hú):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
- 沉沉昧旦:不知不觉到天亮。
- 分守:明时按察使、布政使的别称。
- 织造太监:为宫廷督造和采办丝织品的宦官。
- 丱(guàn)角:儿童束发为两角的样子。
翻译
万历辛丑年,父辈叔辈们在龙山放灯,削木做架子一百个,涂上红色颜料,用锦绣装饰,一个架子挂三个灯。灯不只是在架子上,也不只是在登山石径上,沿着山环绕山谷,枝头树梢没有不挂灯的,从城隍庙门口到蓬莱岗上下,也都挂满了灯。从山下往上看如同星河倒灌下来,水盛大且光焰旺盛,又如同隋炀帝夜间出游,把几斛的萤火虫倾倒在山谷间,萤火虫团聚后刚散开,依附在草木上,迷迷茫茫不离去。喜好热闹的人卖酒,游客沿地而坐。山上没有不挂灯的地方,有灯的地方就有坐席,有坐席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歌唱和吹奏乐器。男女来看灯的,一进入庙门,头不能转回去看,脚不能转身,只能随着人群或上或下,不知道最终去向何处何地,只有听凭安排罢了。庙门口悬挂禁令:禁止车马,禁止烟火,禁止喧哗,禁止豪家奴不能驱逐他人。父辈叔辈们在大松树下搭建平台,也有坐席,也有歌声乐声,每晚吹笙弄簧与宴会、歌唱、弦管之声,不知不觉到天亮。十六夜,张分守在山顶星宿阁宴请织造太监,傍晚到山下,看见禁令,太监急忙走出轿子笑着说:“遵守它,遵守它,从我们开始遵守它!”于是跟着侍从,用两个儿童束发那样的人搀扶着上山。半夜,星宿阁大火结束,宴会也就停止了。放灯一共四夜,山上下像酒糟堆积如山、肉堆积如林,每天清扫果核、甘蔗渣和鱼骨头、碎肉皮等,堆积成高高的土堆,拾起妇女鞋子挂在树上,如同秋天的落叶。相传十五夜,灯残人静的时候,卖酒的人正在收拾果核,有六七个美妇来买酒,酒喝完了,还有没开瓮的。买了一大酒瓮,大约能装四斗左右,拿出袖中的瓜果,一会儿就把酒瓮喝空离开了。有人怀疑是女人星,或者说是酒星。还有一件事:有个无赖在城隍庙左边借用了几间空屋子,里面装满了美少年,称作“帘子胡同”。这天夜里,有个美少年来亲昵某个少年,剪烛夜话,亲昵行为不合常理,解开上衣,原来是个女子,没到天亮就离开了,不知道那个地方、那个人,或许是妖狐所化。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万历辛丑年龙山放灯的盛大场面,展现出当时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通过丰富的词汇,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等,形象地描绘出灯景的辉煌璀璨。对山下人群和欢闹场景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如美妇买酒、无赖与少年等,增添了趣味性和神秘色彩。整体语言细腻,富有层次感,既呈现出宏观的热闹场景,又描绘了微观的有趣细节,充分展现了张岱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张岱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一 长堤杨柳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九 林寺钟声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焦山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雪精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虎跑泉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西湖香市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报恩塔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及时雨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秦淮河房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泰安州客店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绍兴灯景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朱文懿家桂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朱云崃女戏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白洋湖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陈章侯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