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说:“仁的实质,就是侍奉双亲;义的实质,就是服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懂得这二者的道理而不可离弃。礼的实质,就是对这二者加以调节和修饰;乐的实质,在于高兴地做到这二者,于是快乐就产生了。只要一产生快乐,就抑制不住,怎么能停下来,于是不知不觉就手舞足蹈起来。”
注释
实:犹言核心、本质。下同。
节文:有次第有分寸地体现出来。
赏析
本章论仁、义、智、礼、乐。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但孟子说起来,却一点都不抽象,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孟子认为,侍奉双亲就是仁;顺从兄长就是义;明白仁和义并且不离开它们就是智;适当调节、修饰仁和义就是礼;以仁义为乐就是乐,快乐得没办法,不知不觉中手舞足蹈,这便是音乐了。
儒家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尧舜,本章就隐含了这类观点。
“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义主于敬,而敬莫先于从兄。故仁义之道,其用至广,而其实不越于事亲从兄之间。盖良心之发,最为切近而精实者。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其意亦犹此也。”
“此章言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天下之道,皆原于此。然必知之明而守之固,然后节之密而乐之深也。”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