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说:“有德行的君子,就是不丧失婴儿般天真纯朴的人。”
注释
赤子:婴儿,引申的含义指纯洁。
赏析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孟子这里的思想异曲同工。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好的开端,如果把它们发扬光大,就能成为“大人”,即品德高尚的人;如不发扬光大,不足以事父母,就是说连个人都算不上。“大人”就是那种不失“赤子之心”,不失人类善良仁爱天性的人。
关于人类的天性,儒家认为性善,法家认为性恶。中国人一般认为性善,故治理国家以德治(如思想教育之类)为主;欧美人一般认为性恶,故法律制度完善,对官员的监督严格有效。
“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大人”:指有德行的君子。
“赤子之心”:赤子,婴儿。指心地纯洁善良。
翻译
孟子说:“有德行的君子,是能保持像婴儿一样纯真无邪心灵的人。”
赏析
此句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境界。强调真正的君子应当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善良,如同婴儿般纯净无瑕。“赤子之心”体现了未被世俗所染、真诚无伪的精神特质。它提醒人们在成长和追求功业的过程中,不要丧失那份最初的纯真和质朴,要永远保持真诚和善良的本心,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要求和道德追求。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