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二节

· 孟子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的园林占地七十里见方,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古书上是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说:“竟然有这么大?” 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它小呢。” 齐宣王说:“我的园林仅四十里见方,老百姓还认为太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砍柴割草的,捉野鸡逮野兔的,都可自由出入。与老百姓共同使用,老百姓以为太小,不是很自然的吗?我刚到齐国的边境,先问清楚有什么禁令,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齐国国都近郊有园林四十里见方,谁要是杀了那里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杀人之罪。这就等于在国土上设置了一个四十里见方的大陷阱。老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应该的吗?”

注释

传:古诗记。 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 雉:野鸡。雉兔者:猎取雉、兔的人。 关:境界上的门。郊关:齐国四境之郊皆有关。

赏析

周文王的狩猎场虽然大,但是割草打柴的可以去,打鸟捕兽的也可以去,所以百姓反而认为文王的狩猎场太小了。齐宣王的狩猎场虽然比文王的小,却被宣王独占,百姓如果捕杀了里面的禽兽,就等于犯了杀人之罪,那么,宣王的狩猎场实际成了老百姓巨大的陷阱。所以,百姓认为宣王的狩猎场太大了。孟子因此认为,君主占有过多财富,穷奢极欲,民众当然反感;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深得民心。 “囿者,蕃育鸟兽之所。古者四时之田,皆于农隙以讲武事,然不欲驰骛于稼穑场圃之中,故度闲旷之地以为囿。然文王七十里之囿,其亦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后也与?” “礼:入国而问禁。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阱,坎地以陷兽者,言陷民于死也。”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