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说:“充分发挥人的善良的本心,就是知晓了人的本性。知晓人的本性,就知晓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养护人的本性,这是侍奉上天的办法。生命的长短不必去疑虑,修养好自身,等待着天命就是了,这就是用以安身立命的方法。”
注释
夭(yāo):同“夭”,短命,早死。贰:怀疑。
赏析
本章论修身养性以安身立命。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良的本性,尽了我们善良的本心,就是知道了“仁”的本性。知道了“仁”的本性,也就知道天命了。他主张保存我们善良的本心,培养我们“仁”的天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办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们都不要三心二意,而要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这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不主张消极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强调以个体的道德自律来“立命”,从而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人格价值及其所肩负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
“尽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存心养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不知其理,固不能履其事;然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则亦无以有诸己矣。知天而不以夭寿贰其心,智之尽也;事天而能修身以俟死,仁之至也。智有不尽,固不知所以为仁;然智而不仁,则亦将流荡不法,而不足以为智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尽其心:充分扩张自己善良本心。尽,jr(三声),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 知其性:懂得人的本性。
- 知天:了解天命。
- 存其心:保持自己的本心。
- 养其性:涵养自己的本性。
- 事天:顺应天命。
- 殀(yāo)寿:短命和长寿。殀,同“夭”,短命,早死。
- 不贰:没有两样,专一。
- 修身:修养自身品德。
- 俟(sì):等待。
翻译
孟子说:“充分扩张自己善良本心的人,就懂得人的本性。懂得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自己的本心,涵养自己的本性,这就是顺应天命的方法。不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通过修养自身品德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式。”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孟子的重要思想。他强调人要充分发掘内心的善性,因为了解了自己的本性也就了解了天命。人应该存心养性,无论寿命长短都坚守正道,以修身来对待命运。这表达了对人性与天命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修养和安身立命的重视,鼓励人们通过自我修养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积极面对命运的各种可能,体现了儒家对道德和人生态度的一种追求。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节 》 —— [ 周 ] 孟子